第852章_甄嬛传之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2章

第(1/3)页

京城西郊,山峦叠翠,泉流萦绕,因距紫禁城不过五十余里,兼得山水之胜、气候之宜,自前朝起便是营建园林的绝佳之地。至本朝,此处已形成了以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为主的皇家园林群,其间更有其他王公大臣的私家别业。

众园环抱之中,唯有一片名为瓮山泊的天然水域横亘其间,虽碧波千顷,却未得人工点染,显得空旷寥落。

皇上见此处地势开阔,却因水源不畅时有旱涝之患,下旨截引西山、玉泉山、寿安山诸泉之水,仿杭州西湖格局浚治湖面,将挖湖土方尽数堆积于湖畔的瓮山之上,使原本低缓的山体顿显巍峨之势,取“寿比南山”之意,钦赐山名为“万寿山”;又效仿汉武帝昆明池练兵旧事,命名新拓水域为“昆明湖”。

又命工匠依山就势,在万寿山南麓修筑殿宇廊庑,取《诗经》“河水清且涟漪”之雅意,命名“清漪园”。

这一番兴作,不仅使西郊水系得以贯通,更以“一池三山”的传统仙境布局,在北方再现了江南湖山的秀逸风姿。

每逢晴日,泛舟湖上,遥望玉泉塔影,近观耕织图景,将帝王家的恢宏气度与文人园的澹远意趣,熔铸于这一片湖光山色之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

【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军费重建,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

*******省略一万字】

时间不疾不徐的往前走,它悄然爬过鬓角,将青丝染成霜雪;它轻轻拂过眼角,刻下细密的纹路;它缓缓压弯曾经挺拔的脊背,让脚步变得蹒跚。

最残忍的是,它带走了太多熟悉的面孔。父母、师长、老友,一个个离开,只剩零星的回忆。站在时光的长河里,看着同辈人相继老去,终于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老祖宗”。

然而,在这无情的时光长河中,总有些事物能穿越岁月的风烟,凝固成永恒。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是清漪园内最好的位置。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斜倚在杏花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甄嬛传之岁岁年年,共占春风》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11628/11628702/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