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女婿有病?_张阳李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4章 女婿有病?

第(1/3)页

饼是很普通的馕饼,不过用村子里今年刚收上来的新麦所做,这饼吃起来很香。

        江师傅喝了一口米粥,“老头子我去问了一些人,他们说拜入皇子门下很不容易。”

        看张阳还吃着饼,听着话语不上心的模样,他又道:“你是怎么拜到魏王门下,做皇子的门客的?”

        “我啊?”张阳话语顿了顿,想了一番,“可能是老天瞎了眼。”

        江师傅低声嘀咕着,“老天怎么会瞎了眼?”

        张阳点头道:“那就是魏王殿下瞎了眼。”

        这个借口好像太过敷衍了,江师傅是一个淳朴的人,又觉得自己这么说不太对。

        他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李孝恭。

        江师傅是关中最淳朴的一类人,最普通的一类人,和骊山的乡民是一样的。

        张阳改口道:“我知道江师傅可能不信,其实我与魏王殿下臭味相投。”

        江师傅诧异道:“臭味相投?”

        看江师傅还是不信的样子,张阳叹道:“好吧,就是魏王殿下好吃,我能做出一些美食,他便将我收入门下了。”

        江师傅这才点头,“男子也不能只做美食,更不能做铁匠,你小子还识字,该在魏王殿下寻个官位做。”

        “江师傅说的是。”

        张阳拿出图纸递给他,“这是魏王殿下画的,让师傅铸造出来。”

        闻言,他放下手中的空碗,擦了擦手才接过图纸仔细看着,“这和之前的图没什么区别。”

        江师傅仔细打量着。

        张阳解释道:“其中内部的内胆空间小了不少,其中不少的零件也换成了尺寸更小的,加了一些小零件。”

        揪着自己下巴的胡子,江师傅好半晌没说话,迟疑着,“这东西造起来不容易,比之前的更精细了,老头子我去试试。”

        看江师傅走到炉子边开始煅烧铁料了。

        张阳坐在门前继续啃着饼,看是王公公来了,张阳急忙忙走上前,“老王,考虑得怎么样。”

        王公公微笑道:“是陛下召见,老奴来告知县侯。”

        “等到了养老的年纪,来不来骊山?”

        “老奴是陛下的家仆,当侍奉到老死,县侯莫要再提此事了。”

        正是丰收的时节,空气里都弥漫着粮食的香味,在渭水河边还有数十台水轮机转动着。

        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这样的风景看着就很舒心。

        也就早朝时分还能让人心情舒畅,一到午中闷热的天气让人不想出门。

        来到皇帝的住处,此刻李世民手捧着一卷纸,这正是骊山所产的纸张,纸张厚实,淡黄色的纸上还有一些沟壑,这是纸在晾晒之时留下的痕迹。

        由于一开始的纸浆捞出来不均匀,晾晒出来之后难免会有沟壑纵横,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骊山纸张特有的痕迹。

        “这宦娘的故事真是令人唏嘘。”李世民感慨着。

        媳妇将这故事拿去印刷,没想到这么快就落入陛下手中,足以可见李世民对这几个工厂的监视程度。

        就差把手伸进工厂,他自己去制造了。

        张阳又道:“闲来无事写的,让陛下见笑了。”

        李世民又道:“这些故事都是你小时候听来的?”

        “是小时候听的,到了现在仍旧是刻骨铭心。”

        皇帝来回走着,他思量再三,“中原的奇闻异事不少,也有不少的传说,其中口耳相传者亦不少,朕自小也听过不少的故事,怎么没有听过这些?”

        “有个叫蒲松龄的人,他在一个叫聊斋的地方写下了故事,在下从小就听他讲过,我打算再将这些故事都写下来,便叫作聊斋。”

        “蒲松龄是何人?”

        张阳解释道:“他是一个读书人。”

        李世民了然点头,“能够写出这等故事想必也是富有才学之辈,此人为何毫无声名,朕竟然从未听说过。”

        人家蒲松龄老师还差一千多年,心说你李世民能认识也就怪了。

        张阳解释道:“陛下,其人名不经传,好写故事诗文,这世上著书者不少,有人著书为了功名,有人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张阳李玥》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11650/11650614/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