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_张阳李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5章

第(2/3)页

孝恭又站起身往村口走去。

        “少喝酒多吃蔬菜。”张阳一路嘱咐。

        将马儿的缰绳重新拿起来,李孝恭翻身上马,“世家的事情老夫替你看着。”

        张阳朗声道:“等孩子能说话了,认您当爷爷。”

        “哈哈哈!”

        李孝恭爽朗大笑,策马扬鞭朝着长安城而去。

        这个世道总会给自己一种疏离感,能够交心又能走得近的也只有李孝恭了。

        这人办事粗心大意,还能做出一把火烧了礼部这种不要命的事情。

        张阳为他的晚年生活担忧。

        混迹长安城这么多年,李孝恭第一次真心想为自己好的,长辈的接纳不用太多言语,能够替自己扛雷,顶着被李世民砍头的风险,还能帮我开脱。

        李孝恭是第一个,也是真心实意站在自己身边的。

        “大丈夫行走天下,当如此洒脱。”

        闻言,张阳回头一眼,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大素站在了自己身后。

        “大素,你哥呢?”

        “大哥去长安城了,大哥有家室要照顾。”

        张阳稍稍点头,“你不是也成家了吗?”

        说到这里张大素的神情有些犯难,“正值年关,如今已是礼部侍郎,妻子那边的亲眷不少都想给孩子谋求一官半职,不过小小侍郎何来给她们安排,如今能来躲一天是一天。”

        再怎么说张公瑾也是一个国公,娘家那边多少会有些攀附。

        张大素又道:“不妨事,等来年开春那些亲眷回去后便消停了,张尚书放心,父亲也说过这些亲眷的请求不能答应,一旦答应了往后只会有更多这样的事情。”

        “再者说陛下正在整顿吏治,下官身系外交重任岂能在这个时候行差踏错。”

        “老师还是明事理,我们以后一定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将外交院做大做强。”

        “对,做大做强。”

        往村子里走去,张阳好奇道:“翻译做得如何了?”

        张大素回道,“吐蕃话和突厥话已齐备。”

        “大素啊,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些人都说关中话,读关中书籍。”

        “真要是那样的话,我做翻译还有用吗?”

        张大素是个做事非常用心的人,现在一头扎进关外各地风土人情中,主要做调研和整理这一块。

        “有用呀,怎么没用了,这都是我们的外交院的成果,他们自己的语言想要忘记也很难。”

        “张尚书说的是。”

        贞观八年的除夕,张阳做了几桌丰盛的饭菜,将李渊和老师一家请来。

        还有上官仪,武士彟,牛闯和村子里的骨干。

        饭桌上,李渊抱着小外孙女满脸的笑容,孩子的哭声传到院外,院内又是一片笑声。

        张阳坐在老师身边,“老师也该吃些肉,我自己煎的鱼您可以尝尝。”

        张公瑾笑着点头。

        长安城内,此刻也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李世民在太极殿也摆了宴席,许敬宗站在殿外安排诸国使者觐见。

        “还请诸国使者在宴上莫提国事,等来年朝会陛下自会安排。”

        众人心领神会。

        最后许敬宗的目光落在倭国使者的身上,来人也是那边权贵子弟,是中臣镰足的儿子。

        说起中臣镰足当年受南渊请安的指点,此人与苏我入鹿也在中原求学。

        岑文本在编撰隋书之时,就有这等记载。

        而前隋倒下,天下大乱李渊入主长安城称帝,这些人也就回去了。

        而现在中臣镰足已是那边的重臣,更与王室苏我氏一脉有莫逆之交。

        许敬宗看这个使者还是挺顺眼的,至少他又给外交院送了一大箱的银饼,比之去年更多。

        外交院这一年的花用又足够了。

        银饼归银饼,国事归国事情,还是按规矩来。

        再看这个倭国使者因为给外交院送钱的事情,在别的使者面前趾高气扬,许敬宗的心里又觉不痛快。

        真以为外交院会多照顾他?

        以张尚书的秉性,多半吃干他们的价值,最后多半也会和松赞干布有一样的下场。

        太极殿内鼓乐声阵阵,许敬宗站在冷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张阳李玥》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11650/11650614/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