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像模像样的外交院_张阳李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3章 像模像样的外交院

第(2/3)页

着,“做得有些宽大了。”

        张阳又把这件衣衫换下来,“今年冬天来得早,这些羊毛衣服也可以开始卖了。”

        李玥收拾着衣服点头,“骊山的仓库还存放着不少的羊毛和棉花,天气热的时候没有人买棉衣,积压了不少棉布,去村子里对了账目才知道,有近三万贯的棉布都存放着,等隆冬时节就可以卖出去了”

        在炎热的夏天肥皂更好卖,隆冬时节棉布生意则更好。

        当天下午,长安城的各个城门都贴了告示,贞观九年五月再次开办科举。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的坊市。

        有官吏骑着快马离开长安城,要将消息送往各地。

        自上一次科举,狄知逊入了礼部任职朝请郎,主要帮着张大象整理各类卷宗以及人手安排。

        他带着卷宗走入外交院。

        相比朝中各部,外交院相对来说宽松,不会太过限制官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

        从外交院走入,走过正堂进入后院这里也有不少文吏来来往往办事。

        狄知逊让厨子做了一顿饭食,现在的外交院有三个厨子,在外交院办事的人可以来此处用饭。

        饭食管够管饱,而且还有肉有菜。

        众人也讨论过如今朝中三省六部九寺的各类情况。

        除了朝中给予的俸禄,外交院还是额外给做事的文吏一些银钱,因为主持礼部的尚书是张阳。

        狄知逊不止一次听说长安城的人评价张阳。

        都说他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在朝中也没有朋友将来在朝堂上也是一个孤臣。

        反而是这样的人偏偏还得到了陛下的重用,给封了县侯更是入了中书省。

        此人家产丰厚,出手阔绰,外交院运作的绝大部分银钱也都是张阳所出。

        这一次登科入士的官吏中,有不少贫寒子弟,这些贫寒子弟就算是入仕了,想要在长安城生活也需要不少的银钱。

        可只要进入了外交院,那么一应吃穿住行都可以解决。

        这对贫寒子弟来说就是一个福地。

        外交院是礼部的下属衙门,除了直接给中书省禀报各项事宜,独立于六部之外。

        听说张阳是一个疏于政事的人。

        进入外交院办事,近四个月都没有见过张阳其人。

        说来可笑,在礼部办事,竟然没见过礼部的尚书。

        狄知逊吃着饭食又检查了一遍手中的卷宗没有错,把手中的碗筷放下便走向院子的另一边。

        整个小院子有两个出入口,分别通往另外两个楼阁。

        狄知逊走入右手边的楼阁,这里的文吏相对多一些。

        顺着这里的楼阁走上,狄知逊来到一个房间前,张大象正坐在其中。

        狄知逊将这些卷宗放在一旁的桌案上,“张侍郎,这些都是吏部带来的卷宗,上面都有这次科举士子的名册。”

        “放着吧。”

        “喏。”狄知逊见侍郎头也没抬忙着书写,又道:“其实在科举之后,下官还认识不少贫寒出身士子,可否引荐给张侍郎?”

        张大象执笔正在书写着,没有答话。

        狄知逊又道:“这些贫寒子弟就算是入仕,他们在长安城的生活也并不好,虽说给他们一个马棚也能住,三位侍郎常说我们礼部非常地缺人,不如将这些人要过来,一来可以给我们增加人手,二来下官知道外交院独立六部之外也是希望可以自主在坊间招人,在以后的科举上给那些士子一个好印象。”

        终于张大象搁下了手中的笔,“你要引荐的人都写下来,人手分配是要三位侍郎共同商议,而且我们外交院时常要把文吏外派到关外各地,比如西域吐蕃或者辽东,不可能全部留在长安。”

        狄知逊点头,“下官这就写。”

        张大象这才抬首看了他一眼,这个狄知逊才入仕,在朝中有三两朋友倒也无妨,可朝堂是个大染缸。

        看得出狄知逊是仗义之举,可这种仗义之举对他的将来毫无用处。

        拉帮结派的作法更是不可取。

        在手下办事的人中狄知逊还算是得力。

        以前外交院都是自己招收的人手,张阳之所以开辟外交院也是出于这种考量,减少朝堂的限制。

        想起当初几十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张阳李玥》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11650/11650614/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