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0章 玉兰嫂子!!!
第(3/3)页
这期间,李玉兰一刻也没有停歇。
手术结束后,李玉兰仍然不敢松懈。
她就默默地守在伤员身边,密切观察他的生命体征。
经过三天三夜的精心照料,这名伤员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伤员睁开眼睛,虚弱地向李玉兰道谢时,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样的场景,在李玉兰的战地医疗生涯中不断重复。
除了处理紧急伤情,李玉兰还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猫耳洞中进行日常巡诊。
猫耳洞是战士们的栖身之所,也是各种疾病的温床。
这些狭窄、阴暗、潮湿的洞穴,常常只有一人多高,需要弯腰或爬行才能进入。
每次巡诊,李玉兰都要背着沉重的医疗箱,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爬,然后钻入这些狭小的洞穴。
在一次巡诊中,李玉兰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
一名年轻战士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没有问题,但李玉兰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察觉到了异常。
经过耐心询问,她发现这名战士因为长期在潮湿环境中生活,
加上卫生条件差,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但由于病发部位敏感,他感到非常难为情。
面对这种情况,李玉兰展现出了她作为一名女军医的独特优势。
她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对战士说:“我是你大姐,怕什么?”这句话仿佛有魔力一般,化解了战士的尴尬。
在获得战士的信任后,李玉兰为他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这种情况在之后的巡诊中多次出现,李玉兰总是能够用她的专业和亲和力,让战士们放下戒心,接受治疗。
除了医疗工作,李玉兰还要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挑战。
在前线,物资匮乏是常态。有一段时间,医疗点连基本的纱布都不够用。
李玉兰不得不想办法用其他材料代替。
她发现战士们的旧衣服可以代替纱布使用。
于是,她组织了一次旧衣物回收活动,将这些衣物洗净、消毒后,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用作包扎伤口的材料。
在食物短缺的时候,李玉兰也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创造力。
她发现山上有许多野生植物可以食用,于是组织战士们采集这些植物,补充营养。
李玉兰还利用医学知识,指导战士们如何辨别和处理这些野生植物,避免食用有毒的品种。
她的这些努力,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极大地提升了战士们的士气。
在李玉兰的影响下,整个医疗队都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迎难而上的氛围。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们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继续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前线,李玉兰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一名普通军医的职责范围。
她不仅在医疗工作中表现出色,更在多个方面为前线的战斗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李玉兰在改善战地卫生条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到达前线后不久,就发现战士们普遍存在皮肤病、腹泻等问题。
通过详细调查,她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源于饮用水不洁和生活环境潮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玉兰主动向上级申请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卫生防疫小组。
这个小组在李玉兰的带领下,首先对整个战区的水源进行了全面检测。
结果发现多处水源存在污染问题。
李玉兰立即组织人员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并设计了一套简易但有效的过滤系统。
这个系统使用了当地随处可见的砂石和炭块,经过特殊排列,能够有效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这一创新大大改善了战士们的饮水质量,腹泻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除此之外,李玉兰还注意到战士们的衣物和被褥常年处于潮湿状态,这是导致皮肤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她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利用战壕和猫耳洞的地形,设计了一套通风系统。
这个系统利用山谷中的自然风力,在洞穴和战壕中形成空气流通,有效降低了湿度。
同时,李玉兰还组织战士们定期进行衣物晾晒,并教导他们如何使用简单的防霉剂来保护衣物。
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战士们的生活环境,皮肤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其次,李玉兰在提高战地救护效率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发现,由于前线环境复杂,伤员从受伤到得到救治的时间往往过长,这严重影响了救治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玉兰提出了“三级救护”的概念。
第一级是战场急救,她培训了一批“战地救护员”。
这些人分布在各个作战单位中,能够在战友受伤的第一时间进行简单但关键的急救处理。
第二级是战地医疗站,由李玉兰亲自带队,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手术和治疗。
第三级则是后方野战医院,负责更为严重的伤情和长期康复。
……
由于李玉兰的突出贡献上级部门多次给予她通令立功嘉奖。
她还多次上过军报,被誉为“最美军嫂”,“战场天使”,“战士心目中的好大姐”等等美称。
“黑豹突击队员”们也有很多人被李玉兰给救护过,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她、爱戴她。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26897/26897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