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刘武上前线!!!_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4章 刘武上前线!!!

第(1/3)页

时间一晃到了86年9月,南疆边境。

这一年刘武陆军学院毕业,毕业分配时他强烈要求去南疆前线。

L山前线的无名高地上,刘武半卧在封闭的猫耳洞中,而他身边的战友已经昏迷过去,看上去奄奄一息。

刘武的身上也是伤痕累累,伤口处涌出的汩汩鲜血给迷彩服雕上暗红的花。

他的左眼皮上方受伤一直耷拉着,一行血泪划过脸颊,此时已凝结成了血块。

可刘武已经无暇顾及身上的伤口,他紧紧握着通讯器,一边透过洞口的缝隙观察外面的情况。

只要敌人胆敢冲上阵地,他便与之殊死一搏。

刘武身旁的战士名叫韦昌辉,此时距离他们俩与所在的连队分散已经过去了七八个小时。

而他们正在用生命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战士韦昌辉出生在苏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出生时建国才十几年,那会儿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为落后,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韦昌辉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壮年时得了甲肝。

由于村里医疗条件较为落后,他父亲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后来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破坏,丧失了劳动能力。

韦昌辉作为家中长子,往下还有三个妹妹。

父亲病倒后,年幼的韦昌辉不得不作为顶梁柱撑起这个家,主动去放牛换公分补贴家用。

在媒体的宣传报导下,哪怕是远在苏省的的韦昌辉,都对他们的名字如数家珍。

戍守边疆、精忠报国的种子悄悄在韦昌辉心中种下,这一年他才14岁。

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年少的韦昌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6年后的他居然真的亲临那片战场。

高中毕业后,韦昌辉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无论是继续学业还是参与工作,对他来说都算是不错的选择。

但韦昌辉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这年头参军是真要见血的。

韦昌辉的父母听闻儿子的志向后自然是一万个不同意,但韦昌辉心意已决。

未满十八周岁的他悄悄报了名并参加了体检。

最后韦昌辉如愿穿上军装,扛起制式步枪,光荣入伍,成为某军区陆军某团6连的一名战士。

该军区位于东部沿海,而“两山”却远在西南的滇边,与韦昌辉这边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这使得韦昌辉入伍之初还失望地以为自己与战场无缘了。

万万没想到,在不久后,轮战的机会却到来了。

去年5月,入伍一年多的韦昌辉与所在的连队受到紧急召集。

在师首长慷慨激昂的动员声中,韦昌辉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所在的步兵师即将前往两山战场参与轮战。

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韦昌进与战友以及他们排代理排长刘武一同登上了军用运输机,直抵滇边。

到达边境阵地后,从5月中旬开始,某团接防了相关防御阵地。

按照战地划分,刘武他们所在的6连抵达阵地前沿一个拳头状的突出口岸,负责坚守一处高地。

在口岸边上,6连就此散开,刘武、韦昌辉和另外4名战士被分到高地左边的6号哨位。

在这个哨位上,刘武他们六人足足坚守了62天。

那会儿的刘武、韦昌辉等人毕竟还是个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战争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

在硝烟弥漫的阵地上,铺天盖地的炮火与子弹编织成死亡之网,与过去在话本和小说上描绘的英雄故事大不相同。

战士的生命如同脆弱的秸秆迎风而倒,每天反复上演的只是冲锋、防守与死亡。

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刘武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作为军人,他们没有退路,因为身后便是祖国。

在这两个月的驻防时间里,刘武同战友们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好在6号哨位并非敌军重点进攻对象,所以刘武、韦昌辉等人的防守压力并不重。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

危机总是突如其来。

某日凌晨,月亮西沉,太阳还舍不得从睡梦中苏醒,暗紫色的天空仍旧笼罩着万物。

韦昌辉与另一位战友刚交完班打算休息一会儿,正准备换身衣服时,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了。

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般将6号哨所覆盖,强大的冲击力裹挟着弹片将原本植被茂盛的高地炸得寸草不生。

敌袭!韦昌辉与战友迅速反应过来,架起冲锋枪便往猫耳洞外冲。

哨所里的,刘武等人瞬间惊醒,“快,敌军突袭!!!”他们快速拿起武器装备,便冲上了阵地。

炮弹激起尘土飞扬,在弥漫的硝烟中,刘武看见敌人的身影在阵地外浮现。

而阵地所处高地的山坡下,密密麻麻的敌人还在陆续往上攀爬。

眼看敌人就要冲上阵地,刘武等人可不愿意坐以待毙,等着敌人上来拼刺刀。

为了方便防守,6号哨位的战士们把手榴弹摆放得到处都是,而且盖子都是提前打开好了,一抓到就能用。

尽管此时阵地内外浓烟滚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26897/26897662/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