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4章 刘武考军校!!!
第(2/3)页
也就是说刘淑贤一毕业,就进入了夏国最权威的媒体《人人日报》工作,起点上就比其他人高一级。
分配到其他单位的同学们羡慕坏了,这年头没有人愿意去电台、电视台,就觉得到报纸才是真正干事业的地方。
而去《人人日报》工作,无疑是新闻人的终极梦想。
报社的地址在CY区金台西路二号,为了刘淑贤上下班方便,刘之野还在其附近重新买了处一进院子,装修好后给闺女当住处。
这院子经过整修后环境幽美,正屋是刘淑贤的卧室跟书房,东厢房被当做客房,西厢房被改造成工作室,倒坐房是厨房还有卫生间。
院子不大,只是刘淑贤用来上下班的临时住所。
与马上毕业且工作分配妥当的姐姐不同,刘文和刘武即将踏上他们人生的首次高考之旅。
老二刘文一心依照老娘甘凝的期望,立志考上名牌大学将来从政或者经商。
老三刘武则不同,他渴望考上军校,成为像父亲那般保家卫国的职业军人。
刘之野对儿子们的理想大力支持。老二刘文学习向来出色,无需他费心。
而刘武想考军校,这事可不单单成绩好就行,于是刘之野为刘武找了位“前辈”,让其好好加以指导。
太行山区驻军某团参谋马志军,受领导之托,于休息时间前来训练首长家的孩子。
马志军见到眼前如牛犊子般的小伙子刘武,得知其想考军校后,对他愈发严苛。
他全然不顾刘武是首长之子,一切皆依新兵训练的标准施行,甚至更为严格。
每日,刘武都被操练得疲惫不堪。
然而,令马志军意外的是,这位公子哥竟坚持了下来,这使得马志军对他另眼相看。
“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
“老子英雄儿好汉,诚不欺我!”
马志军心里感慨着,再想起当他初考军校时的坎坷经历,就有些唏嘘。
为了鼓励帮助刘武,马志军就跟他讲起了自己个儿参军考军校的坎坷经历。
记得那是六年前的一个夏天,农村正值收麦子的季节,空气里飘着麦秸燃烧的味道。
“老马,听说你儿子中考又没考上?”王叔站在马志军家门口,手里掐着一根烟。
“我看还是让他去参军吧,总比天天呆家里强。”
老马抽了口烟,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他家老大连考两次都落榜了。
马志军家的土坯房坐落在村子西头,墙上的泥皮都快掉光了,露出里面的麦秸和土坯。
老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他娘正在淘米做饭,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
“志军,你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这么耗着。”老娘停下手里的活,看着马志军说。
马志军低着头,不敢看妈的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子上的裂缝。
这些日子,村里的闲话越传越厉害。
说马家老大连个高中都考不上,以后准得啃老。
晚饭时,家里格外安静。只有筷子碰到碗的声音,还有妹妹小云吸溜面条的声音。
“去参军也挺好。”老马突然开口,“你看隔壁李家强子,去年就去了,现在都在省城当兵呢。”
老娘在一旁帮腔:“是啊,人家现在每月还能给家里寄钱呢。”
马志军抬头看了看这个家。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几件打满补丁的衣裳,还有爸妈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
家里就那几亩薄地,老爸是生产队的老把式,老娘在公社食堂帮厨,一个月才挣十几块钱。
弟弟妹妹还在上学,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第二天一早,马志军就跟着王叔去了武装部报名。
谁知道,第一次体检就碰到了钉子。
体检医生说马志军太瘦了体重差了五斤,身高也刚刚够标准线。
征兵干部李文华看着马志军那着急的样子,摇了摇头:“要不明年再来试试?”
“李叔,求您给我个机会吧,我一定能行!”马志军几乎是哀求着说。
李文华被马志军的执着打动了,给了他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那一个月,马志军像疯了一样。
每天天不亮马志军就起来跑步,背上装满沙子的帆布包。
吃饭时,家里粮食不够吃,马志军训练量大往往吃不饱,饿得肚子疼也要咽下去。
他娘心疼马志军,偷偷把自己的口粮匀给他一些。
马志军抹着泪看见她的碗里,总是清汤寡水的。
终于,征兵的日子又来到了。
马志军的心情紧张得不行。
体检时,医生摇摇头指着他说体重勉强达标,马志军顿时觉得希望渺茫。
就在马志军心灰意冷时,却听到有人叫他:“马志军!”他抬头一看,竟然是春梅。
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馒头,塞到马志军手里说:“快吃,补充点能量。”
马志军狼吞虎咽地吃完,再次称重,终于达标了。
体能测试中,马志军拼尽全力,跑完后腿都快抽筋,依然努力坚持,最后竟然完成了所有的测试,顺利通过了选拔。
回到家中,马志军激动地告诉了父母,虽然他们担心,但也替他感到高兴。
出征那天,春梅默默递给马志军一个小布包,
里面有她亲手绣的“平安符”。
马志军紧紧握着那个小布包,感到无比温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26897/26897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