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4章 “大收获”
第(2/3)页
更有着渊博的知识,那些可不止价值百亿了吧?
还有另外几人,比如刘銮雄,他是香江富商,收藏方向以现当代艺术品为主,在《ARTnews》2010年全球十大艺术收藏家中排名第六,是唯一上榜的中国藏家。
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他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夏国文物的保护和收藏。
他在台北和沪上的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世界上收藏夏国古代玉器较为完整的私人博物馆之一,共有6000多件。
夏国古代文物,包括玉器、瓷器、石像和佛像,都收藏在陈永泰私人组织的夏国艺术博物馆。
翟健民,香江永宝斋斋主,华人圈最活跃的古董商之一。
巨力集团执行总裁杨子也喜欢收藏,比如明代竹林中的七贤葫芦瓶和价值上千万元的鸡碗杯。
后来,他特别关注与佛教有关的藏品,尤其是天珠。
杨子收藏的3000多件千年至纯天竺文物,总量和水平均居世界知名天珠收藏家之首。藏品中的一些天珠是传说中的“天珠王”。
…………
当然比起未来的这些人,刘之野的起家更早,先见之明下,他收藏的好东西只会更多。
也不知道,京津地区经过他这么一番的刮地三尺。未来的王老先生、马未都等人还会不会有前世的成就,那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刘之野他们几个也只能在京津一带努努力了,远了就鞭长莫及。
相比较夏国这庞大的国土,以及那国土上无数的珍宝,他们保护的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有一种望洋兴叹的无力感。
当天,刘之野担心夜长梦多,便与闫解成悄然前往那座隐秘的仓库。
该仓库位置极为隐蔽,可追溯至解放前,曾是国军的一处军事重地。
等新华夏成立后,这里被京城供销社系统接管,后因地处偏远,逐渐荒废。
闫解成,如今是供销社系统中的一位中层管理者,恰好负责仓储事务。
所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这里就成了闫解成师他们徒俩的秘密基地。
“破烂候”却对这里非常满意,他本来就不爱社交,加上这一段时间城里乱哄哄的,他索性就搬来了这里。
一来,他能安心守护这批数量可观的古董艺术品,确保它们安然无恙;二来,也是为了寻得一片净土,远离尘世的纷扰。
此处不仅衣食无忧,环境更是清幽宜人,正合他心意。
刘之野踏入门槛,一眼便望见侯师傅,亲切地唤道:“侯师傅,您真是辛苦了!”只见“破烂候”悠然自得地斜倚在仓库门前的躺椅上,身旁收音机轻声播放着广播,手中蒲扇轻摇,紫砂壶中茶香袅袅,一派闲适安逸的模样,尽显逍遥风范。
“呦!您也来了,咱们是有日子没见了哈!你来看我,就这么空手来的吗?”侯师傅眼皮微抬,一眼认出是刘之野,不由得露出惊喜之色。
“呵呵,怎么会呢?您老瞧瞧,我给您带了什么好东西?”刘之野轻笑间,从背后取出了两瓶佳酿与一网兜鲜活的“胜芳蟹”,轻轻置于“破烂候“眼前,这可是他心头所好的一绝。
“哎呀,您可真是及时雨啊!”“破烂候“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瞬间从躺椅上弹起,快步上前接过刘之野手中的馈赠,“正愁晚餐无着落,这不,硬菜就来了……”话语间,满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来来来,您先请坐歇息片刻,我这就去处理这物件。咱们仨晚上可得好好喝点儿……”话音未落,那小老头已是一副乐颠颠的模样,手脚麻利地忙活开了。
“破烂候”对刘之野的态度始终如一,他从不以权势或身份论人。顺眼的,即便是街头乞丐,他也能与之谈笑风生;不顺眼的,即便是权势滔天之人,他也只是淡然处之,不予理睬。
原剧中“破烂候”是一个怪人,不受施舍,却喜欢蹭饭;珍惜藏品,却摔宝祭友。
他的脾气执拗,性格孤僻,行为乖张,但这些特质并不妨碍他对某些人的另眼相看,比如对刘之野的特别关注。
刘之野也对现实中“破烂候”特别欣赏,觉得他是个有底线,心地善良的人;是个不重外表,不为外物所动的人;是个有坚持,有分寸的人;是个为了友情不计得失的人;是个无论何事,都能淡然面对的人。这也是位有担当,有才气,有傲骨的爷。
就这样,年龄相差近二十岁的俩人竟然成了忘年交。
“破烂候”正乐滋滋地收拾刘之野带来的螃蟹,这是他们作为老京城人入秋后最爱好的一口。
秋天可算盼到了,这是收获的季节,老京城人历来有“入秋尝秋鲜”一说,而螃蟹正是首选。
早年间,津港郊区沼泽地胜芳镇以盛产螃蟹闻名,运到京城,大饭庄先挑肥大的、活力十足的上等“帽儿货”。
二等的再由京城的大鱼行筛选,像西四牌楼东南角的西四鱼行,每年都进大量的胜芳蟹,剩下又小又瘦的次品,就由小贩低价买入。
那时京城郊区的河湖道汊特别多,像京东的温榆河、潮白河,京东南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26897/26897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