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声势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声势

第(1/3)页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从地形上来说,东西走向的泰山山脉的存在,将青州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而泰山北麓至渤海之间的地带,自古以来被称为“海岱”——“岱”即泰山。

  这是一片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分布着济北、济南、乐安、北海等郡多个县乡,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齐地最重要的精华地带。

  而这个精华地带,在面对河北方向时,可谓一马平川。唯一的障碍就是黄河,但黄河并不全部掌握在青州一方手里,对手稍微绕个道,直接就过河了。

  从三月中旬开始,乐陵太守邵续便开始在黄河上打制浮桥。

  曹兵如临大敌,死死盯着浮桥的进度,想尽办法进行破坏。而在他们的拼死努力下,邵续真就没法成功架桥。

  但三月二十日,大规模的骑兵集团接到了命令,自济北向东进兵——人家压根不需要渡河。

  临出发之前,段匹磾登上高坡,最后看了下驻地。

  这里被称为“平阴故城”。东当泰山山脉西段,西临济水、黄河沟通交汇处(四渎口),其实是一個水陆交通枢纽。

  作为草原牧人,其实有点难以想象大规模的船运。

  运兵、运粮、运械,什么都能运,而且速度很快,比步兵、骑兵行军都要快,因为即便是夜间,船只仍可行走。顺流而下时,速度不是骑兵能比的。

  最关键的是,太省钱了。

  “走了。”段文鸯在山坡下喊了一声。

  段匹磾下了山,带着部众,向东行军。

  山间隐约有人监视着他们,并不断向外传递消息。毫无疑问,那是曹嶷的斥候。

  从斥候的角度来看,鲜卑骑兵的行军条件其实不是很好。

  他们拥挤在狭窄逼仄的山麓、河滨平原上。

  南面是泰山山脉,北面是齐长城断壁残垣、济水,再往北则是黄河。

  驿道夹在齐长城(北)与泰山(南)之间,而齐长城又位于济水南岸,将本就不大的北麓平原切割得支离破碎。

  这个时候,若提前在山中准备好出击营地,拣选精兵强将,自山中冲出,完全可以把队伍前后拉得很长的鲜卑人给切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

  可惜没有!

  没人有胆子深入敌境设埋伏。

  没人愿意冒险。

  跟着走了一段之后,山下的鲜卑骑兵分出部分人手,寻找山间小道、缓坡,试图驱逐曹军斥候。

  斥候犹豫了一下,最终消失在了山林间。

  段匹磾收回目光。

  天空飘着黄云,去岁的衰草无人清理,下了几场雨后,腐烂在了路边。

  齐长城大部已经坍塌,只有少许地段尚算完好,甚至重修了塞门供行人、军队、商徒出入。

  可惜的是,眼下行走于这条路上的,多为军队。

  段匹磾估摸着走了几十里了,但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