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人事调动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人事调动

第(1/3)页

山风凛冽,天寒地冻。

晴了几日后,今天又是漫天大雪。

高柳镇附近某座位于阴山南麓的山间别院内,人员进进出出,忙而不乱。

厨房之中,童千斤用力颠着几乎可以阻挡弩矢的大铁锅,将一盘炒鸡蛋倒入盘中。

山路之上,来自河南的府兵丁壮换上了隐有血迹的鲜卑羊皮袄,背着沉重的柴禾,一步一滑地上山。

敦水(土人谓之“白登河”)两岸,毡布帐篷一眼望不到头。

十营新军将士起身之后,开始了操练,呼喝声不断。

老实说,很多人不太习惯。

中原军队规矩太多、太严了,和他们自由散漫的天性不太相符。

不过还能忍受,因为他们是真的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好处,心中的热情足以抵消任何不满,服从军令就服从军令。

不远处高柳镇兵的家属远远看着他们,嘻嘻哈哈。有那胆大的小孩,甚至敢凑近到数十步外,流着鼻涕,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两天高柳镇中有不少人家大办酒席宴客,十分热闹,原因便是有十余名军官被天子拔擢,去中原做官了。

这些人的际遇,不但给高柳镇将士看到了升迁的希望,同时也腾出了十几个官位。

十几个萝卜坑可不代表只影响十几个人,事实上是一大群。

已经担任队主两年的张冲就得到了督伯之职,  “劲升”一级。

他现在搬到了镇城西北二十余里的一座山间堡寨内。

和红城镇一样,高柳镇也是个一整套防御体系。

镇城以北就是阴山,但山间有一些不那么难行的道路,可供人马通过。

军镇无法堵住所有孔道,于是“抓大放小”。

在相对宽阔,且沿途有水草的地方筑小城堡,屯驻数百、上千不等的兵马。

不那么宽阔的道路则修建烽燧,按照入寇敌军规模不同,点燃不同数量的烟柱报讯--最高等级警报是“贼大至”,点烟柱三根。不过,军士住堡寨,百姓则未必。

山间除了一些牧人外,并无多少百姓,他们大多住在东南方的山脚下,种粟植麻,只有放牧时才进山。

今日张冲便告假在家。没别的原因,他就是想见见河南来的乡党--虽然没陈郡人--想听听河南乡音,他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但就是想听。

“官人是陈郡人?那有点远了,我家在荥阳。”一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边凿冰取水,一边说道:“当年张将军攻淮南,我还跟着乡人去过项县,转运资粮去寿春。项县就是陈郡的吧?”

张冲点了点头,道:“老翁这么大年纪了,怎还出征?家里没人了吗?”

老人闻言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沉默片刻后,道:“我本为弘农杨氏部曲。早年逃难之时,一子走散了,至今下落不明。一子为王弥所杀,死在管城。一子征荆州时病死了,不知埋在何处。还有一子,刚刚成婚。”

老人麻木地笑了笑,又用冻得皴裂的手开始凿冰,说道:“此番北上,家里又要出一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