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口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口

第(2/3)页

城,还上马击退了贼将周抚部的一次偷袭。”

“如此种种,确实是下了大力气的。”邵勋说道;“战死者,朝廷给绢两匹,朕念你部作战劳苦,再加一匹。”

折掘木闾头听了,立刻拜倒于地,道:“谢陛下厚赏。”

邵勋并不看他,只眺望着绮丽的江景,好似不经意地问道:“立功将士可有愿意留下来的?”

折掘木闾头刚刚起身,一听就愣住了,这是要……

邵勋停下了脚步,叹息道:“将士提着脑袋卖命,朕又何忍苛待他们?若有功勋,自可授田。阵亡、病殁将士家眷,若有愿来荆州的,亦可授田。”

话说到这份上,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折掘木闾头敏锐地意识到,天子好像盯上了他们手里的人口?

即便是老弱妇孺,在草原上都是有价值的。

老人、少年可以骑马射箭,只不过没青壮那么厉害罢了,同样也可照料牲畜。

女人更不用说了,可以生孩子,增加部落人口。

草原部落兼并很常见,除非实在是世仇,一般不会胡乱杀人打服后吞并就是了,甚至被征服部落的氏族头人依然可以掌控自己这个氏族的人口、财产,这都是千百年来的固有传统。

简而言之,人口是财富。

“陛下,我部牧人可都只会放牧啊,他们不会种地的。”急切之间,折掘木闾头想到了一个理由,他都为自己的机智感到佩服。

“那有何难?学就是了。”邵勋大笑道:“再者,襄阳地广人稀,可供放牧之所太多了。愿意留下来的人,可先放牧维持生计,慢慢再半耕半牧,总能学会的。”

襄阳可以放牧吗?当然可以了。

事实上襄阳的条件还不错,只不过需要改造,同时给其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历史上唐代就在襄阳广设牧场,抓到的突厥俘虏也大批量往“山南东道”流放——山南东道相当于此时的南阳五郡(唐邓随)、襄阳、江夏、竟陵(襄郢复)等地。

只不过疏于管理,任其“以弋猎为生”,长期与汉人杂居生活后,生生带坏了当地的风气,形成了著名的蔡贼。他们白天种地,晚上抢劫,驴骡马匹养殖十分普遍,民风彪悍无比。甚至还有集体坐船去江西劫掠,满载而归之人,非常离谱。

如今襄阳的条件肯定远远不如唐代那会,但这种蛮荒地带总要有人开发的,邵勋缺的就是人。无论什么人他都要府兵“余丁”、内附部落乃至生口奴隶,他都要。

所以,他今天张口要人并不奇怪,因为他想这件事情很长时间了。

襄阳及以南诸郡不开发好,经济不恢复的话,战争成本就会增加,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折掘木闾头被邵勋的话逼住了,心中微微有些恼火,却又不敢说什么,只能嗫嚅道:“襄阳卑湿,草原的雄鹰若来,恐怕就飞不起来了。”

见邵勋面色不悦,折掘木闾头又加了一句:“臣回去问问,应有愿意留下来的。”

邵勋面色稍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