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应对之策(下)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应对之策(下)

第(2/3)页

都是空头名号罢了。

五校尉营兵只有屯骑二千、步兵、射声各一千,总计四千人,由谯王、屯骑校尉司马无忌统率,驻石头城。

宿卫三军及三校尉营兵合称建邺禁军,归中领军王舒指挥。

建邺城中还有一些零散的兵马,比如西阳王司马羕开府,朝廷赐其“千兵百骑”——字面意思,就是一千步兵、一百骑兵,归其个人统率。

类似司马羕的人还有,但基本只有一百兵到数百兵不等,不算禁军,不算郡兵,是朝廷为他们养的私兵,只能说大晋朝水太混了,太复杂了。

太子司马裒搬去东宫之后,左卫、右卫各抽调两千人,组建东宫二卫,这又算是东宫属兵了。

整个建邺城,从军队来看都是散装的,令人称奇。

杜乂入了崇正殿,便看到了太子庶子江虨,想开个玩笑的,但人家是太守级别的官员,自己只是郡丞,官品还没县令大,见礼之后,便找了个靠外的位置,老老实实坐下。

片刻之后,丹阳尹山玮入内,见着杜乂,笑道:“弘治,坐那么远作甚?来我身侧。”

杜乂苦笑了下,道:“罢了,这边可观庭中奇石,甚好。”

山玮摇头失笑,随后左右看了看,终于没见到颜含,顿时松了口气。

搬到东宫后,太子府又多了个太子詹事,乃会稽孔愉,不过同样没喊他过来,因为他与丞相王导相善,有些事不方便当着他的面讲。

“淮南、庐江二郡遭贼,总是坚守不出,也不是办法啊。”

“那能怎么办?上万鲜卑铁骑,纵然分成了数股,那也不好打。能守住城池、坞堡就不错了,开春之后,其自退走。”

山玮听到了有人在说话,定睛一看,却是太子洗马陈达和左卫率应玄。

原左卫率回家丁艰去了,应玄出任此职没多久。

不过他是自己人,更准确地说是太子妃山氏的自己人——应玄之父应詹,出身南顿应氏,乃山简旧部。

听到他们提起淮南、庐江战事,山玮也很感兴趣,遂凑过去倾听,不料就在此时,太子夫妇二人齐至。

山玮和众人一齐起身行礼。

“坐下吧。”司马裒脸上又是标志性的苍白,回了一礼后,匆匆说道。

众人遂落座。

司马裒、山宜男二人并坐上首。

开腔之前,司马裒先看了下山氏,见她点头之后,才说道:“今议淮南战事。”

“邵贼此人穷兵黩武,大雪纷飞之际,亦遣兵南下。何次道与贼兵相持施水半月,然贼转入庐江,大肆抄掠,民情不安。陶道真(陶瞻,陶侃之子)与贼战,大败,幸郡城未失,不然真不知该怎么说了。”

“今各地飞札而至,皆言山彦林拥水陆兵马二万余,却不救援庐江、淮南。诸位可有良策?”

果然说的是淮南战局。

不过,他们能怎么办啊?难道把东宫二卫派过去打仗?恐怕也打不过。

鲜卑骑兵来去如风,而南兵以步卒为主,累死了都追不上这仗怎么打?

太子右卫率周莚听了,微一皱眉,道:“殿下,却不知贼骑来自何处?”

司马裒一愣,迟疑道:“应是……”

“成德、阳泉。”山宜男抢先说道。

司马裒汗颜,他本来准备说寿春呢。

“既如此,也不是不可以防。”周莚说道:“淮南、庐江二郡,湖池众多,河溪纵横。便是天寒结冰,冰面亦很薄脆,过不了人马。贼骑驱驰于野,走不了多远便会为河流阻隔,过河之后,再走几里,又是河流。臣实不知,如此水网密布之地,怎生让骑兵跑起来的?”

说到这里,不待司马裒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