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轴

第(2/3)页



  湖北安陆、云梦、孝感那一片的沼泽区没算在这个数据里面。

  二、河流

  长江以前的河道比现在更靠北。

  书中出现的杨水、夏水之类,都是古长江的分叉河道,当时是从潜江附近东流的,与汉水分割得不是很清楚。

  这些汊流中,杨水最早废弃。

  春秋后期楚国就利用杨水的长江故道修运河。

  涌水就是在书中这个时代慢慢废弃的,到北魏年间,涌水上游断流了,原因不知。

  夏水则仍然承担长江分流的重任。

  那么,这些河道的水从哪里来的呢?分水口。

  北魏时期,荆江两岸分水口二十余处,“宋以前,诸穴畅通,故江患甚少”——其实不是畅通,而是云梦泽的存在,使得其可以作为泄洪区,保证江陵等大城市安全。

  这一时期江北的诸多河流,没一个可与云梦泽脱得开关系。

  直到唐中后期、两宋年间,随着三角洲淤积成陆面积不断增大,以及人类开发程度的加深,汉水、长江各自归槽,进入单一性顺直河道时期。

  三、人类

  自从云梦泽三角洲淤积成陆开始,就有人类进入其间。

  他们是怎么生存下去的呢?答案是种圩田。1

  即修建堤坝,阻挡沼泽湖水漫溢,开发农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点,即人类多聚集在淤积成陆较多的地方,就像上章中说的那样,人口没法均匀分布,而是点状聚集,形成一个个人口相对较多的区域,而区域与区域中间,要么是水泊沼泽,要么是森林芦苇荡,即古人形容云梦泽解体后太白湖“葭苇弥望”、“百里荒”。

  荆北以宛城、襄阳为中心集聚点。

  襄阳以南、长江以北,则以江陵、安陆为核心。

  长江以南,则以武昌、夏口、湘南(今湘潭西)、酃(líng,今衡阳附近)、长沙这个三角区域为主,此外零陵城附近人口也不少。2

  整体而言,有点像是依托殖民据点开发的模式。

  殖民城市附近人口多,越向外环境越恶劣,开发程度越低,蛮夷越多。

  在这些区域,魏晋时期走一百里看不到人很正常,人们开发区域中心城市还忙不过来,就别谈中间水患频发、沼泽遍地的区域了,实在没那个精力。

  西晋太康年间人口普查,虽说隐户数字十分惊人,但可以看个趋势。

  当时荆湘二州还没分治,按人口多少排——

  南郡:5.5万户,主要聚集在江陵一带;

  长沙郡:3.3万户;

  零陵郡:2.51万户;

  南阳郡:2.44万户;

  江夏郡:2.4万户;

  衡阳郡:2.3万户;

  襄阳郡:2.27万户;

  顺阳郡:2.01万户;

  湘东郡:1.95万户;

  义阳郡:1.9万户;

  武昌郡:1.48万户;

  武陵郡:1.4万户;

  建平郡:1.32万户;

  邵陵郡:1.2万户;

  桂阳郡:1.1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