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十七章 家宴
第(2/3)页
人畜腐烂其间,甚是肥沃。人迹罕至之处,似阿爷这等体型之人踩上去,那些腐殖之物几乎能没过脚踝。”
“阿爷你是说地种得越多就越痩么?”邵瑾问道:“我观河南农人年年种地,依旧能亩收三四斛。”
“地如人,都是需要调养的。”邵勋说道:“河南百姓年年采集河中淤泥,覆于粪便之上,反复搅拌,待其堆熟后撒入田间,这便是养护。若不如此,地就是越种越痩,甚至田土越来越薄。再说回辽东,昔司马懿屠戮、迁徙辽民,令当地一片荒芜。鲜卑趁机侵占魏晋之土,但他们不事农桑,也就晋末中原板荡后,去了二十万中原百姓,才开始农牧并举。那些荒地一开始收成不高,因杂草多也。但地里养分很足,慢慢去除杂草之后,亩收就高了。”
“如果只种不养,会不会把地种坏了。”邵瑾问道。
“会。”邵勋点了点头,旋又笑道:“但你这辈子应该看不到了。”
“竟如此之肥?”邵瑾震惊了。
邵勋大笑,道:“不知道积攒了多少年的肥力了,你以为呢?三皇五帝时,中原的地也很肥,现在却不如辽东了,只能时时养护。”
“原来如此。”邵瑾点了点头,道:“这便是父亲找寻黑麦的原因?”
“是,也不是。”邵勋说道:“在辽东种地,也不一定就要黑麦,但黑麦更抗寒,不易被寒风、大雪摧坏却也是真的。如果运气不坏,春天种下穄,四个月后收,也能安安稳稳收下一季粮食。但你可知拓跋鲜卑却霜之事?”
“知道。”
“问题就在于此了。”邵勋说道:“辽泽水汽不少,再来一场寒风,很容易就把今年的庄稼毁掉大半,还不如放牧呢。”
邵勋记得后世辽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一带,与锡林郭勒大草原仅隔着一道大鲜卑山。在辽泽退化之后,临潢府很多土地淤积了出来,种植业非常兴盛,主要农作物就是穄(糜子)。
只不过后来不知道是气候变迁还是人为开发过度,辽泽退化后的很多土地变成了半沙漠,殊为可惜。
“如果有黑麦,麻烦就少了许多。”邵勋说道:“今黑麦不多,待过几年你就知道了。去岁焉支山、渔阳国、马邑郡各种四亩黑麦,都是较为寒冷的山间河谷地,皆安然过冬,茁壮成长,五月时一亩收二斛。而在此之前,这三处地方的百姓从来不敢种任何越冬作物,你说此物好不好?”
“若有此物,辽东大可占得。”邵瑾说道。
“善。”邵勋笑道:“今后若中原土地不够,百姓困苦,大可徙其前往辽东。这是阿爷留给你的礼物啊。”
其实黑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顶过接下来的小冰期。
等到隋唐暖期,渤海国甚至能在东北种水稻,不断征服黑水靺鞨(女真先民)、室韦诸部(蒙古先民),以一个农牧混合国家打得这些游牧部落狼奔豕突,称为“海东盛国”,鼎盛时期人口三百万,国祚近二百三十年。
如今的高句丽差不多同样性质,虽然屡次被慕容鲜卑击败,但慕容氏也没能力灭掉这个国家。人家虽然种地,骑兵规模并不小,依托山地层层抗击,步骑配合,倒也能坚持下去。
父子二人又说了一会,很快便吃完了饭。
邵勋来到了母亲身旁,陪她说会话。
“小虫,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