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十三章 眼中的江州
第(2/3)页
得到天子的宠爱,可救更多的人,不仅仅限于家人,还有亲族。
应氏隐隐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但她一介妇人,处于如此境地,又能怎样?不骗一骗自己那得多难受啊。
“啊?应公当治中从事了?”王简姬惊讶道。
说完,又有些难过,她家的几人还在当书吏,怕是和应公当初一样苦。
“嗯。”应氏应了一声,轻轻搅动着碗中的奶糜,仿佛更美味了。
家人的事情解决了,她心放下了一大半,现在只有她身处“苦海”。
不过那个男人多次盯着她看,目光中颇多惊艳,方才又因她而心软,让应氏有些若有若无的欣喜,不过这种心思她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心底,不让任何人发现。
“庐陵郡不是很偏远么?”王简姬问道:“那里能种地吗?”
石氏收起悲容,道:“庐陵好歹十个县、万余户,没那么差。况那个庄园已经划好地方了,多为山林、河湖,平地不多,所出粮食供自家啖食都紧巴巴的,怕是只能货殖为业。”
“嗯。”应氏轻轻附和了一声,道:“父亲临走前看了下我,说那是大晋朝的邑地,主人家被夺爵后,顺手给了我家。江州这种邑地太多了,而今多为朝廷所取。”
“那为什么不给好一点的地?”王简姬傻傻地问道。
应氏沉默片刻,道:“父亲说他会把四弟、五弟送去庐陵,治家之时,研究大道之理。”
王简姬又不懂了。
不过应、石二人都没解释。
她们这些亡国妇人日子不好过,亡国的衣冠君子也不好过。简单来说,南渡士人即便在北地有亲族,身上也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整体上被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着。
要想翻身,最好的办法就是投今上所好。
应玄终日抄录各种文档,万象院会议又进行得如火如荼,再加上在衙署也能听到一些别人的议论,对外间之事并不陌生。
让两个儿子研究所谓的道之理,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投机,期望让南顿应氏境遇有所改善——不,现在应该叫庐陵应氏了。
王简姬还太小,对这些事情不了解。
应氏也不大,只有十七八岁,但她是当事人,了解得比较深。
石氏则是四十路妇人,以前又身份贵重,天然对这些东西精通。
三人吃完奶糜后,自有宫人前来收拾打扫。
石氏坐到了树下,吹着晚风,双手下意识轻抚小腹。
应氏指挥王简姬去煮茶水。
小姑娘愣了愣,照做了。
应氏又坐到石氏身旁,两人一齐看着天边的晚霞。
“石贵嫔,以后小奴的家人若得赦免,也是去江州吗?”看着王简姬忙碌的身影,应氏轻声问道。
“多半是了。”石氏说道:“那天你没听到吗?”
应氏微微点头。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们住的这个地方正屋很高、很大、很空旷,听说是特地挑选当年河北暴水时冲下来的太行巨木建成的,现在已很难寻到这么大的栋梁之材了。
房子大了,就只能都住在一起了。
天子偶尔来一次,便陪着石贵嫔说话,有时候还解开石贵嫔的裙衫,把耳朵贴在小腹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