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十一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

第(1/3)页

前面辩论得飞起,卢、张、王三人同样记录得飞起。

    半场休息时,邵勋得空瞅了一眼,哑然失笑。

    前面裴诜、毛邦以及他的发言倒没什么,与他们问答的诸郡士人所说之话前面就写“贤良曰”,到最后才注一下说话之人的名字、籍贯。

    恍惚间让人回到了前汉年间著名的盐铁会议大辩论。

    不过大梁朝的士人倒不至于辩论是不是要“与民争利”——呃,也难说啊,魏晋以来士人做生意的很多,同样可能不希望少府与他们争利。

    但说实话,邵勋倒是希望王戎、郭夫人这类货殖达人多一些。

    汉时可能只有大城市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如今有了府兵,这又多了一个消费群体,数量还不少,最新数据是97200员。

    他们的消费能力固然不如豪族,架不住数量多啊,在他们因为战争破产之前,总体而言不可小觑。至少就目前而言,天下各军府所在地是中小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大商人一般只搞批发,很少直接面向终端。

    收回思绪,邵勋又看向特意召来的谢安,问道:“辩了一上午,安石有何见解?但讲无妨。”

    谢安一挥手中羽扇。

    众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太没数了吧?

    你若在王衍面前这么做倒没什么,他毕竟是耍嘴皮子的,但面前这位可是握刀把子的,你来这个?你知道他什么脾性吗?

    不过邵勋却面带微笑,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谢安羽扇遥指院中一棵老松,道:“此树独自生长,为北风劲吹多年而屹立不倒。尧舜垂拱时,亦未数过粟穂有几粒,然天下大治。”

    邵勋继续笑着,还微微点头。

    他说话算话,万象院会议期间畅所欲言,皆无罪,因此没有说什么。

    “然则——”谢安话锋一转,手执羽扇对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道:“若无逸民公这等勤勉之人,松下之闲人野鹤怕是要饿着肚子谈玄了。”

    妈的,装逼!邵勋暗暗吐槽一声,这喜欢装的性子原来从小就有。

    “此言甚善。”邵勋点了点头,自去了。

    待他走远,谢安倒背着手,吟啸而去,自至院中找寻好友去了。

    邵勋则来到太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郎,如何?”

    “听了半日,总觉得父亲思虑过于长远了。”邵瑾实话实说。

    “继续听。”邵勋笑道:“朕可不只会在女人身上播种,亦善于为天下播种。”

    邵瑾眼角余光微瞄,见左近无人,这才松了口气亦笑道:“阿爷莫要玩笑了,今日多诸郡有名望之人。”

    邵勋唔了一声,又问道:“梁奴,难道你不希望看到天下黎庶日子变好么?譬如有人从交州运回糖,将糖价打下来,让以前吃不起糖的人能吃到。”

    “阿爷,此非盈欲过甚耶?”邵瑾反问道。

    被儿子拿现成的理论反驳,邵勋一时竟没有回答。

    没回答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不会反驳,而是有些感慨。

    在上层统治者眼里,老百姓能不能吃到糖根本不重要,这不是必需品。

    相反,为了搞糖,就要在交州建苑囿,很可能会奴役当地百姓,激起民变。

    另外,糖你总得运回来吧?就算不全程走海路,你也得先海运至广州,这中间又存在风险,船毁人亡几次,人家就要说你为了吃糖而害得船工家破人亡。

    总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皇帝来说如此,对官员来说也是如此。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这又不关系到国家存亡。

    “以后朝廷财用短缺的时候,你就记起糖的好处了。”邵勋说罢便走了。

    邵瑾若有所悟,同时下意识搜寻赵王的身影,三兄应该很懂此道吧?他和父亲说起财计来头头是道,还编了规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