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辩论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十章 辩论

第(1/3)页

大梁贞明元年(334)五月十三日,天高云淡。

    钟磬齐鸣之后,邵勋入内坐北朝南,居于上首。

    太子邵瑾坐在他左下方,丞相王衍位于太子对面。

    两人再下方则是诸皇子,及台阁重臣、勋贵大将。

    接着便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士人,如南阳乐凯、沛郡刘惔、太子太师、敦煌宋纤、平原华迎之、太原郭敬等等。

    这些人里面有的有官职在身,有的没有,相同点是都在家族中有相当的话语权,或者本身就是代表家族而来的。

    当然,其中也有邵勋点名要求来的,比如谢安兄弟,不为别的,就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见众人都来齐后,王衍先清了清嗓子,看向外面。

    院子里还有更多的人,厅里没他们的位置,只能坐在院子里旁听了,如果能听见的话。

    他扫了下天子侧后方,秘书监卢谌带着张舆、王羲之二人记录。

    一切都齐备了。

    “诸君皆英才也,齐集于此,乃开国以来一大盛事。”王衍开门见山道:“《崇有新论》诸位都已经看过了,今可畅所欲言,不论尊卑,不论老幼,只为辩理,若有冲撞之言,天子并不罪之。”

    说罢,王衍一挥麈尾,向人群中两位示意。

    吏部尚书毛邦及河东士人裴诜一前一后起身,坐到正中央。

    刘惔眉头一挑,这是难得的比较正规的清谈了。

    清谈分宾主双方,这两位被称作“主”,他们先阐述自己的见解,谓之“通”。

    主之外,还有“宾”,他们上前对主人诘问,谓之“难”。

    主宾角色有可能会转换,主人反过来诘问宾客,如此反复。

    辩论赢了的叫“胜”,输了的叫“屈”。

    当年王衍便不知道屈了多少人,只不过晋末以来没人跟他扯这个,今日这般场面许久未见了。

    主人家的意见已经“通”了,就是发下来的崇有论修改版,现在需要宾客上前诘问。

    刘惔正想看看第一个是谁跳出来呢,却见到一个熟人:城阳王氏的王宠。

    这厮当年不是说要南渡吗?难道没去?

    “道生万物,万物各有所偏。君出仕,我隐居,君守礼,我纵情,两不相干,各按其道,岂不美哉?”王宠看着裴诜、毛邦二人,毫不客气地说道。

    毛邦先朝裴诜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君莫非没看全?第一段便有‘情’之一条,识智既授,出处异业,各由情也。君大可隐居,然不得肆意妄为,此便是情。道生万物,万物各所偏,偏则不能自足,须得资以外物。小到一家,需得族人通力协作,大到一国,抵御外侮之时,需得资以农人之粮、匠人之械、武人之勇,此谓‘资有攸合,所以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生万物,但万物都是不完全的,要想成事,就得互相合作,既然要互相合作了,那么就要“适宜”,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或者说社会契约。

    如果你不想参与进来,那么“由情”,但你隐居时也要保持“适宜”,不能太肆意妄为,引申意就是不能影响到其他人。

    “昔汉高定鼎,百废俱兴,故无为而治,国大兴焉。”王宠又道:“今大梁初平天下,何不无为而治?与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