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强势
第(1/3)页
“最近外头乱得很,我等春耕完后,就守在家中。有大军过路时便退回坞堡,遇到贼匪就看看他们的本领,无事则居于田间地头,侍弄庄稼。”刘小树穿上了绿袍官服,指着不远处的田地说道:“有人常年在外守着,看见有人过来就通风报信。将军登岸那会我们便知道了,后来有纪家姻亲上门,才知道是王师。”
“田里种的还是粟啊?”杨勤收回目光,随口说道。
“将军有所不知。世人皆以为江南种稻,其实不然。种粟的还是最多,其次才是稻,种麦的最少。”刘小树说道。
杨勤嗯了一声,又问道:“王彬在何处?”
“王彬并未来此。”刘小树说道:“仆只听闻雷明,似乎是江州幕府督护,带了数千人自彭泽县而来,先下石城,然后向北沿着江边向东,然后就再没听过消息。”
“为何走江边?”
“南边全是山,不好走。”刘小树又指着江边的这片平地,说道:“听土人说,我等脚下这块地以前其实是江中沙洲,后来与南岸相连,渐成陆地。初来此时,满是沼泽,入夏后蚊蝇遍地,填平许多水泽后,蚊子才少了,当时是真的死了不少人。我家兄弟五人,相继死了二人,长兄弓马娴熟,后来也成了病秧子,四十岁就故去了,唉。”
杨勤听得神色一动,道:“蚊虫很厉害?”
“将军万不可小视蚊虫。”刘小树严肃地说道:“北人若夏日来此,少则四一,多则三分之二,往往头疼脑热。轻则浑身无力、食欲不振,重则一命呜呼。不过若能挺过去,活下去的机会就大增了,我等都是这么过来的。”
“挺不过去就死?”杨勤问道。
“不死也脱层皮。”刘小树说道:“都不知道得的什么病。”
杨勤倒吸一口凉气。
天子曾经说过,“古时候”有一支部队南下号称“百万雄师过大江”,先期有三十“营”(师),进军荆、湘、江州,结果夏天少则四分之一,多则四分之三患病,全军病号十万人,不得不紧急休整。
杨勤很怀疑这个“古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莫非秦军五十万人南征之役?
“那得赶紧打了。这会就挺热了,到了六月还得了?”杨勤立刻说道:“可知郭诵部在何处?”
“前几日有江州兵来各坞堡征粮,有人多嘴,说是要送去宣城,显然王师在宣城与贼军对峙。那边有庐江(青弋江)的,应是山遐部。”
“山遐有多少人?”
“这却不知了。”
杨勤低头思索。战争就是这样,身处居中,难以窥知全貌。他想打王彬,可连江州兵主力在哪里都不知道。
这山高林密、人生地不熟的,想探查都是一件麻烦事。说不得,还要多发委任状,这玩意发出去多了,“眼睛”就多了。
“司马冲在何处?”杨勤又问道。
“听闻还在安吴。前几日传来消息,新安归正,司马冲惶恐不已,有东归之念,最近没听到消息了。”
“好了。”杨勤摆了摆手,道:“多准备粮草,我部明日去石城。”
******
其实刘小树的消息有误,雷明确实去过山遐那里,但又回到了石城,主要原因是督促粮草转运事宜。
说起来尴尬,山遐将历阳镇的精锐主力一万五千余人悉数调来宣城之后,粮食压力大增。而因为越来越多的坞堡庄园选择中立观望,山遐部粮草有些不济,遍观左右,只有未经历战火的江州能提供足量粮草了,且可以水路运输,不虞被人截断。
于是雷明回来了。
不过,粮草的事情还没解决,梁军却渡江了。
四月初一夜,超过一千人自皖口渡江前往石城。水师本就重点盯着皖口,至少十天前就得悉皖口附近聚集了大量人马和船只,有渡江的企图,于是柴桑、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