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得已而为之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不得已而为之

第(2/3)页

将来就由他继承兵籍了。”

“二郎呢?”邵勋问道。

府兵显然有些犹豫,道:“托陛下的福,征蜀大胜,得了许多钱帛赏赐,已可再起一进房,我家宅园好几亩,自是够的。”

邵勋点了点头。

府兵的父母已经五旬上下,种地之余,在家编织一些篮筐之类的物事,他俩故去后,其实就空出一间正房了,而此人还打算再起三间正房,如此,便是两个儿子都娶妻后,也有足够的地方住——他多半还考虑到了将来还会有孩子降生。

很明显,除了把女儿嫁出去外,这位府兵非常希望已有的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生的儿子全和他住在一起。

这是人之常情。

站在府兵的角度,二百亩地他家自己种五十亩,另外一百五十亩给三户部曲种,与他们约好分成,具体比例看怎么商量以及各自间的情分——对部曲也不能太过苛刻,毕竟要上战场的。

目前有两个儿子,分出去五十亩又怎样?剩下一百五十亩凑合着用,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这时候他不会考虑部曲家也会滋长人口。

但站在朝廷的角度,二百亩地要养活更多的人了,消耗变多,剩余减少,这都会反应到府兵的经济实力上。更别说,很多府兵并没有分足二百亩土地,一百多亩也大有人在。

一场大败后,丢盔弃甲,你要花多久才能置办一副新的铁甲?

战场上有没有铁甲,完全是两回事,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诚然,如果土地不够,朝廷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比如给予政治特权来刺激他们的士气,但土地终究是根本。

这就是两方立场不同了。

“陛下,臣有功转,可以买地。”见邵勋不说话,府兵轻声说道:“平蜀时仆历了一次上阵、一次中阵、一次下阵,都赢了。挣了多少我弄不清了,得去军府查,但应是不少的。”

“壮哉。”邵勋赞了句,然后看向邵杰、杜綝,问道:“太原、晋阳户口如何?”

邵杰早有准备,立刻回道:“开平四年刚查过,太原九县计有六万五千余户、二十三万五千余口。”

待邵杰说完,杜綝说道:“晋阳县计有一万九千二百户、八万一千七百口。”

“可还有余地?”邵勋问道。

“晋阳很少。”杜綝回道:“军府本就占去大部分田地,没了。若开垦山间细碎平地,或还能得一些,然需开荒。”

“陛下,平遥、阳曲等县或还有部分荒地,晋阳确实没了。”邵杰也说道。

这话邵勋基本相信。

当初见得此地大族寥落,百姓死伤、逃亡殆尽,他可劲地在这里安置府兵,一个太原府就有九千六百兵、三万八千四百户,仔细算一下,军府相关人员占了太原户口的六成,大族及普通百姓只分得剩下四成。

这还是户口,如果算地的话,太原府兵所占的比例还要更高,远不止六成。

他们已经控制了地方上绝大部分资源了。

自汉以来,太原都算是开发非常成熟的地带了,潜力大体耗尽,差不多也就只能支撑二十万、三十万级别的人口,再多就要一起受穷了,或者有外部输血,那样倒是能养更多人。

“你等也算走南闯北,应知道诸县情况。”邵勋说道:“晋时太原十余县,我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