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心里一跳_华娱从2004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5章 心里一跳

第(2/3)页

接起身走人,心知刚才说错了话,慌忙的起身追喊。

    只是,王树不为所动,已经离开了包间。

    范彬彬连忙起身追过去,瞅见王树毫不停留的背影,张了张嘴,想要出声挽留,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回头看了一眼包间里已经醉趴下的穆小光,有着这位拖油瓶在,又不能就这么扔下,心情烦闷的只能目送王树离去。

    今日的饭局,与穆小光一起来,本就是打算在酒桌上与王树谈好电影角色的事情。

    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

    “唉。”

    范彬彬哀叹一声,越想心里越烦。

    转眼到了元旦。

    2007年过去,2008年到来。

    元旦全国放假,影院的人流量,也因此迎来一波暴涨。

    其实到了2007年12月中旬,已经算是进入了新年档。

    在这个档期,首先登陆院线的是《投名状》。

    这部电影是由中影、寰亚等电影公司联合出品,由陈可新执导,李莲杰、刘德桦、金城午主演的动作电影。

    制作成本4000W美金,全球票房4288W美元。

    按照高出制片成本三倍票房.也就是斩获1.2亿美金才算是保本的粗暴算法,《投名状》赔了不少。

    尽管《投名状》的内地票房有1.8亿人民币,然而这个票房远远低于制片成本,就算加上海外票房,制片方也是血亏。

    其实内地院线1.8亿人民币的票房,已经能够排进2007年全年华语片内地院线票房榜单前三之列。

    单论这个票房成绩,在内地市场并没有失败。

    只能说,内地的电影市场还未完全成型,银幕数量不多,大投资电影除非是能在海外市场找回票房,不然除了血亏就是血亏。

    单凭内地的电影市场,根本就收不回成本。

    好比《投名状》就是这样,豪华的演员阵容,超高的投资,且同样在内地院线取得了2007年华语片票房前三的票房成绩,已经算是成功,结果因由海外市场惨淡,制片方血亏。

    这一道活生生的例子表明,在这个时代,盲目拍摄一部投资巨大的大制作电影,天真的想以内地市场收回成本是不可能的。

    没错,别说是赚钱,收回成本都是不可能的。

    好比王树投资五个亿拍摄一部电影,哪怕电影的质量再高,撑死也就能在内地院线斩获3亿的票房成绩。

    投资5个亿,票房3个亿。

    3个亿中,王树作为制片方只能占据41%的分成,而这个分成中,还有发行方的15%左右,最后到王树手中,也就几千万的样子。

    换言之,投资五个亿,就算斩获3亿票房,出人出力不谈,还血亏四个多亿。

    这四个多亿想要不亏,就得从海外市场找回来。

    如果海外市场票房惨淡,那么就似《投名状》这般,血亏。

    别看《投名状》投资4000W美金,全球票房4288W美金,两者相加减还多出288W美金。

    实则4288W美金的全球票房并不是全部属于制片方,扣除其中的各种弯弯绕绕,制片方的分成占比也就25%左右。

    简而言之,全球4288美金的票房,制片方大概也就分到1100W美金的票房。

    投资4000W美金,收益1100W美金,血亏2900W美金。

    虽说这个数据并不准确,道理却就是这个道理。

    现阶段,内地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目共睹,这是硬性因素,不是电影的质量问题。

    在这个时代,王树但凡敢投资拍摄华语片《星际穿越》、《流浪地球》等大制作电影,百分百必亏。

    哪怕他将这些电影拍的天花乱坠,也照亏不误。

    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再好的电影,在2007年银幕数量有限.且经济还未开始腾飞的内地,不可能取得超高的票房。

    三个多亿,已经是顶天的票房成绩。

    这是硬性条件所决定的票房天花板,不是电影的质量所能打破的。

    尽管《泰坦尼克号》登陆内地院线的时候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然而《泰坦尼克号》的内地票房,占据当年内地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华娱从2004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62022/62022017/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