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7章 界线分明
第(1/3)页
“细致入微的航拍无人机:大疆小精灵!”
“无人机市场井喷式爆发!利润惊人!零售4000元的无人机电商平台旗舰店月销破5000台!”
“航拍领域内的王者!大疆创新‘腹泻式’更新,半年一次小迭代,一年一次大迭代!”
“厚积爆发,消费级无人机全面爆发!”
每天清晨,郭阳都有浏览时事新闻的习惯,一大早,他就刷到了不少有关航拍中国和无人机的报道。
在播放期内,航拍中国的热度都不用担心,只会一集比一集高。
无人机的爆发有点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好像他最初决定投资航拍中国时,就是为了消费级无人机的推广。
只是后来偏离了轨道,越做越上头,只想着把片子拍好,反而把无人机推广放在了后面。
现在只是绕了几圈,又实现了最初的目的。
出门跑了会儿步,回来冲洗下,吃了早饭,郭阳才去了公司。
时间依然很早,在前往公司的路上,早起散步锻炼的人都比去上班的人多。
到了办公室,郭阳习惯性开始泡茶,茶叶也从红麻茶换成了文冠茶,两种茶的都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价值。
品茗时,也在想着等会儿要找莫从伟和汪涛聊一下。
偶尔刷一下手机,无意间看到某个新闻页面里有个眼熟的面孔,是汉和航空的熊少丰。
郭阳点开。
“要知道现在消费级无人机这么火,我们早就做了!”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是熊少丰说的,被记者原封不动的写了下来。
“汉和已经设立了分公司,专门做消费类无人机,像大疆创新那种。”
“但想要达到大疆创新的程度很难,大疆目前在消费级无人航拍器市场上占有率高达七成,数量级差别太大!”
“无人机行业除了硬件设备,最核心的还在于飞行控制系统里的算法,玩这一行,头两三年都在这个门槛上烧钱。”
“而汉和航空拥有军转民的技术背景,转型上还是没多大问题。”
郭阳一条一条的看完了记者对熊少丰的采访,暗自摇头,汉和等竞争对手已经没机会了。
在无人机领域,丰凯和大疆积累了太多优势。
消费级无人机的爆发得益于传感器与计算芯片价格下降,这要归功于智能手机供应链成熟和锂电池技术的提升,让多旋翼无人机的成本和操作难度明显降低。
丰凯完成经历了这5年过程。
无人机从研发到制造环节,涉及到了多个领域。
从钛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尖端材料的加工,到各类传感器、电路板的制造和适配,再到底层飞控算法、图传技术的开发等等。
一台无人机,售价从几十万元到如今最低的只需几百元,丰凯是一点点踩着坑过来的。
在产品力、技术积累、服务生态、销售网络覆盖等方面,也能算得上是“遥遥领先”。
同时,在这背后也建立起了完整的供应链后盾。
汉和航空原本定位于测绘、勘察、植保等行业,类似的公司不少。
玩消费级无人机的也有,但在市面上的无人机,90%以上都是‘垃圾’。
国外也只有大小猫两三只,比如法国的Parrot、老美的3D Robotic……
整个无人机市场上,也只有丰凯的植保无人机在品牌知名度上比大疆高。
但随着消费无人机的起势,很可能也会被超过。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
以后大疆在明面上出风头,丰凯则在专业领域里‘潜行’。
另外,丰凯和大疆的服务体系也冠绝同行。
除了同行的新闻,郭阳还看到了很多普通摄影和航拍爱好者的关注。
这都是航拍中国带来的宣传效应。
无论是海南的微型蟹,还是凶猛的东北虎,抑或是各种自然风光,都能完美的拍下来。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遨游天际,俯瞰云端之下的万水千山,将绝美的风景尽收眼底。
如今,只需一架航拍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98977/9897740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