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各路媒体的报道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各路媒体的报道

第(1/3)页

天玉1号基本确立了今年的市场地位,市面上没有一个能打的。

    回款的速度很快,加上苜禾1号种子,资金局面一下子就宽松了。

    相关的媒体报道,宁小婧已经通过邮箱发了过来。

    郭阳轻松的坐在椅子上,带着期待看了起来。

    吉省日报;

    黑省日报;

    农民对天玉1号十分推崇,但接下来关于农资店和经销商的报道就耐人寻味了。

    王德林说:“去年全屯种了2000多亩,大灾之年还长得好于往年。”

    赤红1号、天椒1号、超级红芯、番茄、花菜、菜心,天禾的蔬菜种子也不算少了吧。

    “国内的种子虽然便宜,但必须得两三粒种子一起播,然后间苗,算下来,种子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咋能不欢迎呢?”

    “怎么能不着急?”

    …

    反而蔬菜和花卉种子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而农大教授则认为至少是50%。

    徐小雪就专门挑事的去问。

    田地里,农资市场,种子公司等,四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关注着每年的农资行情。

    现在天玉1号也基本走到了所有国内玉米种子的对立面,没什么好说的,干就是了。

    嗯,这也算不上微弱吧。

    “微弱的声音吗?”郭阳有点出神。

    “产量质量也都有保证,收购价也高。”

    郭阳挨个看了起来,基本上每份报道上都围绕着天玉1号展开。

    这也是国历史遗留问题,现有的几千家种子公司多是脱胎于原来的种子管理站。

    “近年来,除了天禾种业这两年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整个市场都是外资的天下。”徐小雪写道。

    郑单958日薄西山,新王天玉1号强势崛起。

    “天玉1号攻城略地,中小种企岌岌可危。”

    比如说瞿阳此前曾提到的,农资店通产都会在店门口摆一个天玉1号的袋子。

    不自觉的笑了笑。

    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随后徐小雪还去了天禾在当地的分公司,采访天禾种业的情况。

    这就是地方种企的尿性。

    尤其是东北的报道里,很多的新闻题目就带有很强的诱导性。

    徐小雪。

    大体内容还是差不多。

    这应该是个分销中心,相比商业街上其它种子公司人影憧憧的场景,天禾的门店明显冷清了些。

    其中绝大部分又以毕强收集的野生种子资源为主。

    尤其是对天玉1号的描述,

    佟玉东原是顶峰种业的经理。

    一起抓捕盗猎者,一起吃羊肉,还刚好遇到了一对贩卖郑单958套牌种子的男女。

    天禾分公司的人说:“天玉1号的市占率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天玉在整个县的种植面积也就两三成。”

    张平告诉记者,平安种业2005年玉米种子销售量还有2000万斤,今年就只有两三百万斤了。

    大概是真的。

    郭阳默默的记了下来。

    “天玉1号的种子虽然贵,但是单粒播种,不用间苗,发芽率高。”

    但最惨的还是要属种业公司。

    既然不能控股,那就多合资几家种子公司呗。

    从种业市场开放之初,我国就没有对蔬菜和花卉市场做限制。

    “至少高10%以上,国内种子的发芽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98977/9897740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