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后劲儿太大了_文豪197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6章 后劲儿太大了

第(3/3)页

因为事先已经有了预设,所以这个开头并没有给张小娴带来任何新鲜感。

        她承认林朝阳的笔力非凡,仅凭开头的几千字,父亲这个倔强、自负的角色已经完全立住了,女儿安欣的形象稍显干瘪,但性格特点也很明了。

        但这样的安排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新意,张小娴心中如此评价。

        然而就在这时候,的笔锋一转,老安的家中突然多了个陌生人,他自称罗军,说他是安欣的丈夫,而且还说老安住的房子是他的。

        面对罗军的笃定,老安陷入了迷惑,他怀疑罗军是个骗子,但又察觉到自己似乎漏了什么信息。

        他慢慢理顺着记忆,但想起的依旧是自己赶走了护理小梅,然后安欣要去香江,给他安排了新的护工,还让他搬去养老院。

        读到这里,张小娴跟老安一样陷入了茫然,这都什么跟什么,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这剧情完全割裂了,这个罗军是怎么回事?

        她还以为自己是遗漏了什么关键信息,又从头把前几页的内容看了一遍,发现自己看的没问题,就是的叙述突然一下子陷入了割裂之中。

        感觉像是作者突然陷入了精神分裂一样。

        就这还瞧不起爱情呢!

        张小娴心里吐槽了一句,耐着心继续读下去,她看了林朝阳不少,也了解林朝阳的创作实力,知道他不至于连最基础的讲故事的能力都没有。

        接着看下去,罗军说他去倒杯茶,结果就消失不见了。

        这个时候,自称是“安欣”的安欣出现了,老安却发现他根本不认识眼前的安欣,,老安陷入了自我怀疑。

        父女俩聊天,谈到刚才出现又消失的安欣的丈夫,安欣说那人叫刘延冰,还说她五年前就离婚了。

        看到这里,张小娴感觉自己头都炸了。

        明明这一段里面的每一自然段她都看得明明白白,怎么合到一起就感觉看不懂了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她心头不禁生出几分烦躁来,真想把这本破  书扔到一边。

        可她想着买都买了,再多看几页吧,兴许后面就能交代一些线索呢?

        抱着这样的心理,张小娴继续看了下去。

        然后,她就变得越来越茫然,尽管林朝阳在叙述之中不断的抛出蛛丝马迹的线索,但身为读者,张小娴始终无法窥探出整个故事的全貌。

        只能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不断以试探的触觉去尝试了解和概括整个故事。

        可直到  图书馆要闭馆了,她依旧没有完全理顺的情节。

        她赌气的从九龙图书馆走出来,越想越气,看了这么多年,她还没见过这样的呢,简直是把读者当傻子糊弄。

        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不对。

        要是都看不明白,那她不是连傻子都不如?

        憋着一口气的她回到家中,接着啃,她就不信自己能连个都看不明白。

        如此过了两天,张小娴也在床上躺了快两天,期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此刻她躺在床上,被翻开放到了枕头旁,泪水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不停,极力的压抑着发出呜咽声。

        她看了两天,终于把故事看明白了。

        可这会儿她却没心思计较这部有没有把她当傻子了,只想放肆的痛哭一场。

        哭了好长时间之后,感觉心情终于舒缓了一些,她又拿起了,尝试着把故事梳理一遍。

        可当她看到书里老安说的那句“我感觉我的树叶快掉光了”,泪水再一次决堤而出,完全无法控制。

        这部,后劲儿实在太大了!

        连着半个晚上,张小娴边看边哭,越哭越看,直到最后沉沉睡去。

        等她睡了一个好觉,总算是收拾好了心中的悲伤,可这个时候她心中已经积攒了千言万语,迫切的需要寻找一个出口。

        最后张小娴拿起了笔,在纸上写下一行文字:我们终将被遗忘,包括自己。

        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报道热潮的影响,林朝阳的《父亲》在香江上市之初便受到了读者群体的极大欢迎。

        各个  书店里挤满了前来购书的热情读者,仅一周时间,在香江销量便突破了5万册。

        这样的情形不仅发生在香江,在内地、在湾岛同样如此。

        这次《父亲》在两岸三地同时发行,各地多家文学刊物上的广告提前一个月已经在打了,可谓声势浩大。

        在内地上架销售一周时间,《父亲》的销量突破了28万册,在林朝阳的作品当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成绩。

        湾岛方面,也创下了一周2.3万册的销量成绩。

        但伴随着火热的销售势头,却有不少读者反馈,说的内容读起来十分晦涩,故事结构如同迷宫,叙事毫无流畅性可言。

        在林朝阳成百上千万的读者当中,不乏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文学爱好者,但即便是这些有耐心、有审美的读者,面对《父亲》的难读也有许多人被吓退了。

        如张小娴那样能够在读第一遍时就坚持看下来的读者其实并不多。

        父亲者,这些人并非林朝阳最忠实的读者,属于哪个作品口碑好了就买一本看看,反之亦然。

        读者口碑的突然闪跌,让《父亲》原本形势大好的销售行情急转直下,第二周在内地的销量仅有11万册,香江、湾岛的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这样的情况是两岸几家出版社都没有想到的,他们是《父亲》的出版商,对的故事和质量都非常有信心。

        大家普遍认为,《父亲》在叙事和结构上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确实不够友好,甚至要读明白这个故事,可能还需要那么一点智商。

        但总体而言,这部仍是一部充满了艺术魅力的杰作。

        上市之后销量高开低走,前期口碑也没有达到预期,这在林朝阳的中是极其少见的。

        以前《棋圣》《大时代》这一类的作品前期口碑不佳,但好歹销量成绩顶得住。

        这次《父亲》的开局,多少有点滑铁卢的味道了。

        不过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上市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周,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啃”下来了《父亲》,这部在读者当中的口碑也迎来了逆转。

        与此同时,两岸三地多家文学刊物、报纸对的评价也陆续出炉。

        在各地媒体刊物的诸多评价当中,《明报》的文章发表是最早的,上市的第二周《明报》上边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我们终将被遗忘》的文章。

        这篇文章很难算得上是  书评,因为它通篇没有理性的逻辑分析,全都是作者本人对主观的感受。

        但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主观性的、不讲逻辑的文章,却受到了许多读者的热烈好评。
如果您觉得《文豪1978》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99583/9958314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