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津津乐道_文豪197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9章 津津乐道

第(2/3)页

人回想刚才在机场时,好像也见过几人,只是当时并未在意。

        看到朱迪斯·琼斯他们的眼神一直放在几个保镖身上,林朝阳笑着解释道:「香江这里偶尔会发生针对富人的绑架案,所以家里面雇了几个保镖。」

        原来如此。

        「咱们走吧。」林朝阳说。

        三人和林朝阳步入酒店,临走还不忘看一眼那几个精悍的保镖,心中同时冒出了好奇。

        林朝阳一个作家,得富到什么程度,才需要这么多保镖?

        在酒店安顿好之后,朱迪斯·琼斯没有选择休息,而是跟林朝阳到酒店的咖啡厅聊起了《舌尖上的中国》更多的出版细节。

        她所在的克瑙夫出版社规模远不如兰登书屋,但在美国文学界的名气却丝毫不输兰登书屋。

        这家出版社由出版人克瑙夫夫妇创办并经营,曾经出版1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丶32位普立兹奖获得者以及18位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的著作。

        为美国文学界发掘和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作家,比如加缪丶波伏娃丶辛克莱·刘易斯丶米沃什丶托马斯·曼·——

        六十年代负责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妻子布兰奇·克瑙夫去世,布兰奇生前培养的编辑朱迪斯·琼斯接过了重任。

        她凭借着编辑《安妮日记》一举成名,先后编辑了萨特丶约翰·厄普代克丶

        安妮·泰勒丶兰斯顿·休斯等诸多名家的作品。

        之后朱迪斯·琼斯又敏锐的将目光对准了饮食文化赛道,编辑出版的多部美食图书为克瑙夫出版社带来了巨额收益朱迪斯·琼斯本人也由此成为了克瑙夫出版社的中流砥柱。

        这次出版《舌尖上的中国》,除了正常的编审程序,朱迪斯·琼斯还要带着乔和丹尼两位资深摄影师远赴国内拍摄素材,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到了晚上,陶玉书如约来到半岛酒店,和林朝阳夫妻二人以地主的身份宴请了朱迪斯·琼斯几人。

        席间,陶玉书还向朱迪斯·琼斯讨教起了制作美食节目的经验。

        这些年来朱迪斯·琼斯编辑美食图书,将许多美食作家推向了美国大众,因此也参与了一些电视台美食节目的制作,当过制作人和顾问,可谓经验丰富。

        她还以为陶玉书是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跟陶玉书聊了不少美食节目制作的幕后心得,两人相谈甚欢。

        直到第二天,朱迪斯·琼斯和乔丶丹尼准备往内地去,通关前等待的间隙她闲着无聊到书报摊上买了份报纸。

        她一个美国人,中文报纸肯定看不懂,只能在为数不多的英文报纸挑选一下,选择了《南华早报》。

        翻阅着《南华早报》,朱迪斯·琼斯一下子愣在那里,她仔细确认了一眼报纸照片上的人物,确定就是昨晚见过的陶玉书。

        再看文章中的内容,赫然提到了陶玉书掌握着的几家上市公司,还是电视台星空卫视的董事局主席。

        朱迪斯·琼斯满心意外,三家上市公司,即便规模小一点的,也应该有几亿美元的身家了,没想到林的妻子竟然如此富有,难怪他出行还有保镖陪同。

        了解了陶玉书的身份,朱迪斯·琼斯瞬间又脑补出了一出浪荡才子与富家千金的戏码。

        她的联想倒不过分,一般人很难想像以陶玉书的年纪能拥有现在这个数量级的财富。

        送走了朱迪斯·琼斯几人,林朝阳打算给自己放几天假。

        专栏连载结束,暂时告一段落。

        小说他已经写完了,但写到后半段时他才想到了一个问题。

        当初因为答应了芦安·瓦尔特的请求,所以在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时他就是全英文写作。

        那么问题来了,他用中文写小说,引进到外国去需要专人翻译,现在用英文写小说,中文版谁来翻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发觉自己卡了个bug,林朝阳感觉痛不欲生,把写过的内容再写一遍,写小说丢过稿的人都应该能明白这种感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林朝阳接到几家国内出版社的出版邀约才想起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也只有英文版稿件。

        《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美国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热烈追捧,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注意。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湾岛的媒体,7月末林朝阳才到岛内访问刮起了一阵旋风,

        还引起了岛内文化界的一场大争论,

        美国媒体上突然出现了有关于林朝阳的消息,他们自然十分敏感。

        《纽约客》作为美国知识分子阶层知名度最高的文艺杂志,在湾岛内更拥有超越本土的美誉度。

        这些媒体发现林朝阳的专栏文章竟然在美国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各家媒体顿时兴奋起来。

        一窝蜂的将这一事件炒成了热门新闻,将林朝阳在湾岛掀起的热潮一路延续到了9月份。

        香江媒体的反应速度比湾岛慢了点,但也紧随其后,连着一周多时间,几十家媒体报导。

        内地媒体的反应是最慢的,直到9月份专栏连载都进入尾声了,新H社的驻美记者给国内提供了情况,然后一下子就不得了了!

        在美国社会,亚裔一直是少数群体,很难获得主流人群的认可和欢迎,中国人就更不用说了。

        林朝阳竟然凭借着几篇专栏文章搅动如此风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国内的媒体看到这样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言过其实了?

        透过别的渠道一了解,好家伙,不仅没有言过其实,反而略显保守,这还等什么?

        宣传!必须大力的宣传!

        一时之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全国数十家权威报纸铺天盖地的报导,让林朝阳结结实实的出了一次风头。

        以前国内的读者光是听说林朝阳在外国受欢迎,但也没什么概念,这回各大媒体的报导让大家都有了直观的感受。

        什么「带动杂志销量暴涨,打破10年记录」丶「拉动新增GG收益上千万美元」丶「主流权威杂志好评如潮」丶「广受知识分子阶层欢迎」」」」」

        花样百出的新闻标题和内容,让读者们大开眼界,喷喷称奇。

        如火如荼的新闻宣传持续了大半个月,至今仍为国内读者和文化界所津津乐道。

        在新闻的热炒之下,两岸三地的出版社纷纷联系林朝阳希望可以出版《舌尖上的中国》。

        但那些文章还没中文版呢,要出版也得由林朝阳先写出来才行。

        他预估了一下小说和《舌尖上的中国》这两项工作的工作量,估计年前是轻松不得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写作时本身就要在脑子里先用中文转化成英文再写出来,要比完全的重头再来好那么一点。

        所以林朝阳果断选择了给自己放几天假,先享受享受再说,至于那些催稿的,先让他们催着,虱子多了不愁。

        如此悠闲的混了几天,时间已经来到11月。

        在度过了最初的宣传热潮后,星空卫视的《亚洲偶像》沉寂了半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文豪1978》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99583/9958314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