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村里的头变化小学_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 村里的头变化小学

第(2/3)页

追赶学习进度。

    此时正值上课时间,一行人悄无声息地走进一处教室,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向内窥视。

    教室内的情景映入眼帘,学生们正专心听讲,书声琅琅。他们默默观察,心中不禁感慨学校生活的平凡与美好。

    有的教室,老师在黑板上教什么字,学生就跟着用石笔写在石板上。用石笔写出的字发白,很清晰。

    “《公社送我上学堂》”

    “爷爷七岁去讨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公社送我上学堂。”

    老师教完把黑板上的字擦去,学生也用小布块把石板上的字擦去。

    可小孩家谁耐烦用布块擦?都是用小手或袖子一抹。

    石板经常被摔得裂纹裂缝,只要不破碎散架,就可反复写。练习时用石笔、石板,等学会了,练好了,再用铅笔抄在作业本上。

    这时候书包里没什么辅导书、课外读物、习题集,但书包外就沉了,要再背一块黑石板。

    黑石板并不是纯黑色,偏灰一些,四周有木条镶边,长大约30厘米,宽25厘米,厚0.5厘米。铅笔盒里还有几块细条长方的滑石石笔。

    在某个教室中,正进行着一节音乐课。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用粉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首儿歌。然后用手中的教鞭指着,一句句的交给小朋友们。

    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欢快地唱了起来:“喜鹊叫喳喳,小狗汪汪叫,鸡子飞上墙,猫儿房齐斌跳,街上传来隆隆响,一街两巷闹吵吵。村子里出了什么事,来开门儿往外跑,大娘大嫂快来看,拖拉机进村了。”

    这首儿歌描绘了村子里热闹的场景,从喜鹊到小狗,再到鸡子和猫儿,最后是街上隆隆响的拖拉机,生动有趣。孩子们看到拖拉机进村了,纷纷跑出门外,好奇地围观。

    这位年轻老师的教学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欢快地唱着这首儿歌,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刘竟斋一路走来,心中感慨万分。他欣喜地说:“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咱们村子里的娃娃们也有这么一天。

    他们坐在宽敞明亮地教室里读书识字儿,与城市里的孩子们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闻讯赶来的周校长热情地与刘竟斋等人握手,说道:“刘老师,咱们学校能有今天,要感谢你们父子的努力付出。”周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刘竟斋谦虚地回应道:“周校长,我们都是刘家庄的一员,为家乡教育尽一份力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让人感到敬佩。

    周校长颇为自豪地说道:“咱们刘家庄小学,能在全区挂上号是有原因的;不说别的,就这教学条件,就是区里的大多数学校是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26897/26897662/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