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零五章 思变(二合一)
第(2/3)页
道子倚重,我太原王氏却也不能免除这些么?这算什么?拿我们当什么?”说话的是族兄王愉。
王愉是王坦之的长子,太原王氏数十年来都是王坦之一脉传承家中权力。但自从王恭起兵之后,司马道子杀王国宝以谋王恭退兵之后,王愉便看透了司马道子的本性。他虽和弟弟王国宝素来不和,但那毕竟是他的弟弟。随后他便对司马道子敬而远之,只在朝中做些闲职,不问他事。
堂弟王绪得司马道子重用之后,太原王氏的家族权力其实便已经移交到了王绪一脉。王愉也乐得清闲,眼不见心不烦。但他毕竟是族中地位最高者,他的话在家中可不是没有分量的。他的责问,王绪也不能无视。更何况除了他,还有族兄王忱等人。王绪虽如今权势熏天,但他本是太原王氏旁支,和王愉王国宝等人从曾祖一脉分支下来,已经是四代旁支,快出五服了。
这在家族脉络之中,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五服之内,血脉相连。五服之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都可以通婚了。
这么多年王绪一脉并非太原王氏主支,如今虽权势熏天,得以掌控王氏。但对王坦之一脉众人以及太原王氏族人而言,终究还是要顾忌的。
见王愉相询,王绪叹了口气,低声道:“茂和兄,我亦无能为力。此举乃相王之命,我虽竭力阻止,奈何相王不听。我也只能从命啊。”
王愉沉声道:“仲业,不是我指手画脚,指谪你什么。我太原王氏今日得以保全,赖有你之功。但我不得不提醒你,为虎不能作伥啊。你虽说是司马道子的主意,但这笔账必算在你头上,也算在我太原王氏的头上。一下子得罪这么多大族,将来我太原王氏如何立足?别人可不管是谁的主意,必然一股脑算在我太原王氏头上啊。司马道子也太狠了,一下子要大族出这么多钱粮物资,怎不令群情激愤?眼下固然没人敢说话,将来如何?谁能知晓?”
王绪长叹一声道:“兄长说的极是。可是教我如何是好?眼下局势如此,恐怕也只能如此,将来,想办法弥补便是了。”
王愉冷笑一声道:“如何弥补?外边的情形你可看见了?城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骂声。局势近乎糜烂,还有将来么?仲业,我们是一家人,有些话我们当推心置腹的说。不为别的,便为我太原王氏上下几百口人着想,也要行事三思。你堂兄国宝的下场,你难道忘了么?万莫要步其后尘啊。此番桓玄大军抵近,外边传的沸沸扬扬。我只问你一句,你知道的最多,你只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朝廷有几分把握能击退桓玄?”
王绪看了看周围众人,皱眉不语。
王愉摆手道:“其他人都出去,不必在这里听着,我和仲业单独说话。”
众人退去,只留下王愉和王绪两人在堂上。看着王愉的期待的眼神,王绪低声道:“茂和堂兄,自家人,我也不瞒着你。若非心中无底,相王又怎会出此下策,强征百姓守城,让大族出力?虽然朝廷兵马数目看起来不少,有十五万之多。但前番大败,精锐尽失。唯一能领军的几个人都死了。司马尚之司马恢之兄弟阵亡之后,能领军之人几乎没了。此番相王不得已,命司马允之和司马休之领军守姑塾,这二人又怎是领军打仗的料?你问我能不能挡得住桓玄,我只能说,看天意吧。”
王愉缓缓点头道:“然则,外援有无可能改变局势?”
王绪缓缓摇头道:“那些都是安定人心之言。会稽谢瑶手下有万余北府军兵马,倘若能来救援,自然是强大的助力。可相王当初可是逼死了谢玄,对陈郡谢氏下过手的。谢安都被逼得引退身死,谢氏一门也被逼得退出权力中心,只剩下一些人居闲职而已。这种情形下,谢瑶还会来救援?根本没有可能。说什么联合刘裕,让刘裕在江州内部起兵牵制,又说联合殷旷之在腹背作乱,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则远水难解近渴,二则刘裕等人自顾不暇,怎有能力牵制桓玄?根本就是不足相信。”
王愉紧皱眉头道:“那徐州李徽呢?”
王绪笑了笑道:“李徽?若不是他放行,桓玄的兵马怎能通过?枞阳一战,东府军重创桓玄兵马。据称,桓玄都已经起了退意。但终究不知发生了什么,李徽还是放行了。他能指望的上?可笑相王还派人去徐州见李徽,许诺李徽入主京城,让他出兵助我们。李徽若肯相助,又怎会放行?他是打定主意坐山观虎斗了。”
王愉抚须沉吟片刻,轻声道:“仲业,照你这么说,局面危殆啊。即便城中强征人手,恐也无济于事啊。胜负难料。”
王绪苦笑道:“是啊,也没法子,只能强撑着,看结果如何了。如今是骑虎难下,前有冰渊后有悬崖,左顾右盼皆为险境。如之奈何?”
王愉缓缓道:“仲业,这种时候,岂能不思量后路?不为你自己想,也要为我太原王氏上下人等着想。我们太原王氏,百年大族,历经变乱而不倒,便是因为祖上先贤审时度势,抉择得当。朝代更替,我太原王氏却能留存发扬,这便是结果。当此之时,仲业心中没有想法么?”
王绪皱眉看着王愉,沉声道:“茂和兄,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王愉道:“你若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代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2484/324847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