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奇遇_晋末长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奇遇

第(3/3)页

他们吃不准梁军会从哪个方向过来。

    江岸这么长,不可能处处设防,没那么多兵的,因此只能重点照看登陆条件良好且有完备码头设施的传统渡口,即所谓的抓大放小。登陆可能性高的地方屯驻大军,可能性低的地方派少许人马监视,一有情况就去报告,然后调动部队过来围剿。

    这样其实很被动的。

    江面拦截、沿江监视、调动军队围剿,看起来有三道措施,其实都是狗屁,能破除这种窘境的只有一个办法:在江北建立缓冲区,即“守江必守淮”。

    “让纪家的人去找粮食。”杨勤倒掉了牛皮军靴中的积水,下令道。

    每个人的麸袋中只带了五天干粮,随身还背了一些,但不多,大概只够八九天吃的。

    如果八天后还无法弄到足够的粮食,他们很可能就要饿肚子了。

    “再让向导找几个坞堡给坞堡帅封官,看看有没有人接。”杨勤又让人找来行李,从中取出官服、印绶及用蜜香纸制作的委任状。

    委任状多为一种在北地几乎已经消失的从九品散官:散部曲将。

    县令长、丞尉之类的高级一点的官也有,但不多。

    状上名字空缺,可临时填写。

    接了这些委任状,领了官服、印绶,就是大梁朝的官了,将来大清洗的时候必能躲过一劫。

    官位有限,先到先得,看他们上不上道了。

    当天夜里,向导就领了一位容貌猥琐的中年男人过来了。

    杨勤看了就笑:“就你这仪容,一辈子也别想当官。哪里人啊?”

    “梁国人。”

    杨勤一怔。

    “便是以前豫州的梁国。”

    杨勤反应了过来,晋时的梁国,那会陈郡五县还属于梁国呢。

    “既是梁人,又是第一个来的,算你运气好。”杨勤一边说,一边在草地上毡毯中翻找着。

    中年人看得嘴角直抽。

    冠带、官服、印绶、佩剑以及委任状,一堆堆、一摞摞,看得他直眼晕。

    严格来说,杨勤有点“辱国格”了,这些代表朝廷公器的东西就这么随意放着,太辣眼睛。不过他不在乎,条件艰苦嘛,讲究那些作甚。

    况且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完全看它有没有用。

    “给你个从八品石城尉。”杨勤让人拿来纸笔,盘腿而坐,随口问道:“汝何名?”

    “刘……刘小树。”中年人答道。

    杨勤也不管他名字如何,提笔就在空缺处填写。

    中年人悄悄看着,只见委任书上已有不少字,曰——

    “门下:盖闻顺天应时者,必膺显爵;识机达变者,当荷殊荣。咨尔(空缺)州(空缺)郡(空缺)县(空缺),夙怀明略,早鉴兴衰……”

    “朕膺图受籙,抚绥万方……授以铜章墨绶,擢为(空缺)县县尉。尔其典司部尉,肃清地方;总辖兵曹,绥靖乡闾……”

    “若使桴鼓不惊,犬牙相制。则增秩赐帛,岂吝宠光?倘或尸位素餐,隳厥职守。三尺具在,国有常刑。勉哉良吏,克勤厥职。主者施行。”

    最后还有尚书省吏部的钤印。

    杨勤写完后,拿在手里吹了吹,笑道:“还好练过字,不算难看。”

    说完,将委任状交到刘小树手中,道:“收好了,将来保命的。”

    刘小树接过时双手有些颤抖。

    当官要吏部考核的,他这种人一辈子没机会,除非有奇遇。

    呃,今天就是奇遇。台阁走完全部手续,只需填个名字即可,正所谓特事特办,这不叫奇遇什么叫奇遇?

    “将军,仆愿献粮二千斛、车百乘,以赞军需。”刘小树将委任状交到子侄手中后,大礼拜道。

    “你听听你说的什么话?弄得像买卖一样。”杨勤在一堆印鉴中找来找去,最后终于寻到个小不点一样的龟印,哂笑道:“少府也太抠门了,官印做得这么小。”

    说罢,将印绶官服冠带佩剑一股脑塞给刘小树,道:“你已是大梁县尉,就要担起责任。走,带我去你家坞堡,再给我说说王彬的江州军在哪。”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晋末长剑》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34201/34201491/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