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首部科幻片_华娱从2004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首部科幻片

第(2/3)页

原因所在。

    1978年,国内制作首部科幻片的时候,制作团队都知道.借鉴。

    反观现在,天天炒冷饭。

    张一谋说完这句话后,稍作停顿,然后看向陈婷的再道:“1986年的《错位》也是科幻片。”

    “还有1988年的《霹雳贝贝》,这些都是。”

    “如果算上港岛,邵氏兄弟在1975年就制作了一部名为《中国超人》的科幻片。”

    “咱们内地.首部商业片,是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

    “不过.无论是《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错位》和《霹雳贝贝》,其中的科幻元素全都是围绕机器人、外星人、未来来客所展开。”

    “至于《中国超人》,与那几部影片大同小异,它是.通过远古病毒变异,与美国的.那个美国队长类似。”

    “而《时空恋旅人》就不同了,它的科幻元素在于时空穿梭,以及通过时空穿梭改变人生引发驳论等等。”

    “尽管这些影片都算是科幻片,但王树的《时空恋旅人》还是很不同的。”

    “国内,很少有这种类型的电影。”

    “《时空恋旅人》的上映,也就令人眼前一亮。”

    “虽然.周星星的《赌侠》也有穿越时空,再加上其中的特异功能元素,也能算是一部科幻片。”

    “但《赌侠》与《时空恋旅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赌侠》只是借由电影开头的穿越,然后故事另有展开。”

    “《时空恋旅人》却是围绕着时空穿梭拍摄出来的影片。”

    “两部电影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如果要说这两部电影谁更像科幻片,那么自然是王树的《时空恋旅人》。”

    陈葶在一旁听着张一谋侃侃而谈,脸上浮现崇拜的笑容,她道:“那王树的《时空恋旅人》到底是不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啊?”

    张一谋笑着接话:“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认为《时空恋旅人》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说它算它便算,说它不算也就不算。”

    眼见陈葶眼神中有着疑惑,他紧接着解释道:“在我国,电影领域其实有几次变革。”

    “1949-1966是一个阶段,1966-1976是一个阶段,1977-1991是一个阶段,1992-2001是一个阶段,2002到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2002年电影院线改革开始算起,《时空恋旅人》应该能算是国内首部商业科幻片。”

    华夏成立以后,电影业制片厂、发行公司和影院都是国家的机构,制作和放映都由国家下达任务,并投入资金,统一收购和放映。

    1990年代,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于转型期。

    尽管张一谋拍出了《活着》,陈恺歌拍出了《霸王别姬》,田状状拍出了《蓝风筝》,姜闻拍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市场”却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其实从80年代末开始,“市场”就热起来了。

    精通西方电影史的邵牧郡,在他那本著名的《西方电影史概论》里就表述过,那些只顾自己艺术实践,而忽视观众的个人化电影,将把电影带入死胡同,电影终究要恢复它和大众亲近的面目。

    商业化、工业化这些概念,被人一再提及。

    只是随之掀起的娱乐片大潮中流露出的“庸人习气”,降低了电影的品格,引发了观众的不满。

    从主管领导到理论家更像是“叫早了的公鸡”,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另一边,国内电影所面临的前景同样极为严峻。

    随着电视的普及,歌厅、录像厅的兴起,大批观众被分流。

    到1992年,国内电影观众人次下降到105亿,电影市场大幅度缩水,1992年的票房更是骤降到19.9亿元。

    许多县市影院都难以生存,纷纷改成舞厅、台球厅,另谋生路。

    改革,迫在眉睫。

    1993年1月份,影视部出台“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华娱从2004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62022/62022017/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