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中国名片_文豪197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0章 中国名片

第(1/3)页

从天上看去,沪上市区大片都是漆黑的,其中点缀着零星的光带。

        沪上搞浦东开发,将之前在沪上有过投资的外国企业联系了个遍,可响应者寥寥,且都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哪家外商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所以一把手来亲自接机,也就不奇怪了。

        寒暄一阵,众人上车。

        沪上方面将林朝阳一行人安排在了新锦江饭店,到饭店安顿下来已经是九点多了,时间太晚,一路舟车劳顿,大家早早便休息了。

        第二天,政府一把手一早又来到了新锦江饭店,昨晚他便说了要陪林朝阳夫妻俩吃早饭。

        1988年开业的新锦江饭店是如今沪上的第一高楼,153米的高度可以俯瞰整个沪上。

        在他的陪同下,一行人乘电梯至上顶层的观景台,再乘电梯下到41层的旋转餐厅。

        “这里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旋转餐厅,有424个餐位,再这里聚餐品茶,可以欣赏到浑然一体的云天星斗和沪上美景。”

        一把手在介绍旋转餐厅时,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

        他骄傲的不是餐厅本身,而是脚下的这片热土。

        今天的早餐,说是早餐,不如说是一把手借早餐专为林朝阳夫妻举行的推介会。

        一进餐厅,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落地玻璃窗前的巨大圆桌所吸引,上面放着两幅大照片。一张是沪上地图,一张是浦东地图。

        与下方的沪上风景互为对照,相得益彰。

        另外上面还有一幅沙盘,准确的说是陆家嘴中心区灯光模型。

        “这是我们准备在年后向老人家汇报的模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先拿朝阳同志、玉书同志您二位练练手,给二位介绍一番如何?”一把手风趣的说道。

        林朝阳夫妻俩自无不可,这种事本来就是应该的。

        “开发浦东,第一个需要的是钱,实话对二位讲,我们没钱,不是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是我们政府的钱还有更重要的用处,不能挪到开发上。

        二位能来,我要代表沪上市政府、沪上人民表示感谢.

        开发浦东的第一步是开发陆家嘴,我们对陆家嘴的规划是这样的。

        目前的陆家嘴是已有路网的,但都是沿着黄浦江岸线走向且比较窄,最宽的浦东大道也只有双向四车道。

        随着开发量上去,交通肯定无法承载..”

        一把手的介绍跟一般的招商话术不同,多少有点高屋建瓴,这不仅是因为他跟一般的招商领导站的高度不一样,最关键的是他也没把林朝阳、陶玉书夫妻俩当成一般的为了利益而来的商人。

        能在祖国的一声号召下,二话不说来到浦东投资的,那能是一般的商人?

        这顿早餐持续的时间可比平时长多了,但大家并未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听得津津有味。

        等讲得差不多了,一把手便打算带着林朝阳一行人亲自到浦东走一走。

        可就在这个时候,秘书走过来跟一把手耳语了几句,一把

        √

        手神色郑重起来。

        待秘书退下去之后,他冲着林朝阳夫妻露出笑容。

        “二位跟我去西郊宾馆走一趟吧。”

        西郊宾馆?

        见夫妻俩不解其意,一把手便轻声解释了两句。

        等到下午,一把手还有事要忙,便让副手倪同志陪同林朝阳夫妻俩到浦东考察考察。

        沪上人有云: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九十年代之前,沪上市区的面积很小,从地图上看,地域广阔的浦东更能吸引人的主意。

        可惜的是自沪上开埠以来,沪上的发展就是向西的,从黄浦江的西面开始,之后有了公共租界、有了外滩、有了南京路、

        有了以国际饭店为市中心的原点。

        经过百年的发展,浦东与浦西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浦东,西侧沿江从南到北,形成了沪上的主要港区。

        港区内,厂区、商业、生活区拥挤在一块,这里也是最早形成的浦东城市化区域。

        但遗憾的是这里并没有形成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局面。

        多年以来浦东的市政建设一直落后于浦西,道路狭隘,居住条件简陋,文化设施稀少,水陆交通极为不便。

        在倪同志的带领下,林朝阳一行人来到了东昌路。

        这里是浦东地区最繁荣的商业街,被沪上人民戏称为浦东的南京路,与之成丁字形相交的一条叫烂泥渡路。

        烂泥渡路大约四五米宽,一旦雨天,水漫泥路。

        “..那边的煤码头,早年间码头工人大多来自苏北农村,逃荒到浦东,在烂泥渡搭起简棚作为挡风避雨的居所。

        所以沪上有句俗语,叫若要苦,来到杨树浦,再要苦,来到烂泥渡。'

        这边的人都习惯管去浦西叫到'沪上'去,因为浦东不是沪上,是乡下。”

        倪同志在介绍情况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

        林朝阳却笑着说道:“你们这是以浦西人民的角度看待问题。要是以我的眼光来看,这里的情况可要比全国90%的地级市强多了。”

        刚才倪同志介绍了一些浦东详细情况,以他们现在陆家嘴为例,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9个大型央企和沪上重点企业,还有14个码头仓库,250多家小型企业商店。

        如此密集的工商业,说这里欠发达,也只有沪上人民能同意了。

        倪同志苦笑道:“对比金桥、外高桥那些以农田为主的区域,陆家嘴这边的条件确实要好很多。不过我们现在要搞开发,这些原本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要搞开发,动迁是大难题。

        陆家嘴人口、建筑、企业众多,未来的动迁任务异常艰巨。

        半天时间对于要考察浦东而言太过短暂了,出于谨慎和热情,沪上方面为林朝阳一行人安排了好几天的行程。

        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对现在的浦东有个更清晰、全面的认知,坚定投资信心。

        可林朝阳夫妻俩却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在浦东逛了一下午,第二天一早倪同志再次出现在新锦江饭店楼下,打算邀请他们继续去考察,夫妻俩却拉着倪同志说:“咱们来谈谈投资的事吧!”

        倪同志:嗯?

        林朝阳夫妻俩不按常理出牌,但倪同志好歹是见过大世面的,在最初的惊讶过后立刻淡定下来。

        如果沪上是想让林朝阳夫妻俩来买地直接搞开发,夫妻俩还真不一定会投资,因为地产确实不在他们经营的产业范围内。

        但为了开发浦东,沪上创新性提出以地皮入股,与外资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共同进行联合开发的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文豪1978》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vxw.cc/html/99583/9958314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